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科科雞年到】雞其實很聰明!牠們懂算數、推理和耍詐

陳柏成 (Po Cheng Chen)
・2017/01/24 ・241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7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年即將到來,而你知道今年在傳統十二生肖當中,是由哪一種動物擔綱大任嗎?

沒錯,答案就是雞啦!以人類來說,我們對雞一點也不陌生,尤其對於現代人來說,通常與雞打交道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在餐桌上與之纏綿,有的時候是從雞腿,有的時候是從雞翅膀……,厲害一點敢從雞頭下手的也所在多有。總之,雞身為家禽,常常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食物來源。

從雞的外表,你覺得牠聰明嗎?圖/PublicDomainPictures.net
從雞的外表,你覺得牠聰明嗎?圖/Lydia Jacobs @ Public Domain Pictures

不過你可知道,雞其實也是很聰明的嗎?根據《動物認知》(Animal Cognition)期刊發表一篇關於雞的研究⟨ Thinking chickens: a review of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in the domestic chicken ⟩,顛覆了我們傳統看待雞的方式。

雞不只被炸,也略懂耍詐

根據這篇文章表示,其實每隻雞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個性,並且雞與雞之間,往往具有某些智力上的互動。舉例來說,雞懂得如何互相欺騙(如同雞界的無間道),但牠們同時也懂得如何互相學習;而在某一些競爭上,例如搶奪食物,雞也懂得該如何透過策略來贏過別隻雞。如此聽起來,雞似乎是具備著某種思考能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哪一天無間道就換我主演。圖/IMDb
哪一天無間道就換我主演。圖/IMDb

科學家根據研究,推測出雞其實也有如同人的推理能力,而這通常是人類發展到七歲才開始擁有的,這就好比如果將一隻成年的雞和一個三歲小孩放在一起玩,沒準那隻雞還比小孩懂得分析對方呢!

值得一提的是,雞對數字其實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牠們甚至能夠掌握「順序」以及「數量」的概念。在研究中,科學家利用剛出生五天的小雞,讓牠們看到兩堆不同數量的東西,接著再利用板子將這兩堆阻隔起來不讓雞看見。而最後,雞能夠找出哪一堆是數量最多的!這或許意味著,雞具有能夠對物品進行簡單運算的能力。

先克制一下,等一下就能得到更多雞飼料了

說到這裡,不知各位讀者有沒有聽過史丹佛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他曾進行一系列關於自制力的心理學實驗,稱之為史丹佛棉花糖實驗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在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透過棉花糖作為獎勵,來了解小孩在自制力的掌控上,是否與他們未來成功與否具有一定關聯。這個研究成果顯示出,自制力高的小孩確實相對會擁有成功的將來。

大家先不急著爭論何謂「成功」,這和我們討論的雞有什麼關係呢?原因就在於,其實根據動物專家的研究,雞為了能得到更好的報酬(例如食物),牠們也能夠展現出自制力(只可惜雞的未來通常都是在餐桌上)!這是否意味著雞具有自我覺知(self-awareness)的能力?關於這點,也將是研究人員持續研究的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以為雞只有那一種叫法?

現在聽起來,雞似乎越來越厲害了,那麼最後再說一項雞厲害的地方吧。

我們對雞的叫聲,一般不外乎就是「咕,咕咕~!」之類的印象,因為那是我們早上起來最常聽到的聲音(非城市地區限定);然而事實上,雞的溝通方式遠比我們想的複雜。根據目前研究,牠們至少具有 24 種不同的鳴叫方式!很厲害吧,而且,雞也具備著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的表現,我們人類對雞,可真是無法等閒視之呢!

雞的溝通方式,遠比我們想的還多。圖/Pixabay
雞的溝通方式,遠比我們想的還多。圖/Clker-Free-Vector-Images @ Pixabay

關於這篇研究文章的作者是 Lori Marino,而他是 The Someone Project 計劃底下的資深科學家。這個計畫的目標,其實就是在探討家禽是如何展現牠們的聰明、並且如何處理牠們的情緒及認知。透過該計畫的網站,可以了解他們信奉黑猩猩研究知名學者珍古德(Jane Goodall)所說的這番話:

“Farm animals feel pleasure and sadness, excitement and resentment, depression, fear, and pain. They are far more aware and intelligent than we ever imagined…they are individuals in their own right.” — Jane Goodall

(家禽能夠感受愉悅與悲傷、興奮與憤怒、失落、恐懼與傷痛。牠們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聰明及擁有更多的情感….牠們應擁有屬於自己的權利。)

雞那麼聰明,我們應該吃牠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讀者會開始疑惑,雞這麼聰明,那麼我們是否不該吃雞呢?又或者,可能再度拋出一個大哉問:「狗貓也很聰明,植物或許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那為什麼我們偏要吃雞及其他生物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當肚子餓時,來點炸雞總是讓人感到滿足。圖/Wiki
每當肚子餓時,來點炸雞總是讓人感到滿足。圖/Wiki

事實上就筆者觀點,凡生物皆有生命,無可避免我們為了生存,勢必得犧牲一定程度的動物與植物;至於我們該選擇誰來做為我們的食物,說到底仍是取決於每一個人看待不同生物所帶有的情感有多深,好比有的人小時家裡務農,由於他對牛所帶有的情感遠比其他動物來得高,因此他選擇不吃牛;又或者情人曾送你一株植物,進而讓你對這種類型的植物產生了感情,而不選擇吃它,這都是自己的選擇。

所以答案是沒有一定的,或許有的人知道雞很聰明後會覺得雞腿更好吃,也或許你會決定不吃雞了,但無論如何,我們將會對於雞有更深的認知,而這將會進而改變我們原先看待牠們的方式。

最後,在本文的尾端,也祝各位新年新希望,大雞大利,期許自己也能如雞一般,具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吧!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陳柏成 (Po Cheng Chen)
12 篇文章 ・ 5 位粉絲
熱愛自然科學,曾擔任PanSci實習編輯,現於美國夏威夷大學就讀博士班。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consciencecpc@gmail.com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體吸收新突破:SEDDS 的魔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03 ・119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由 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營養品的吸收率如何?

藥物和營養補充品,似乎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鍵分子,可能無法全部被人體吸收?那該怎麼辦呢?答案或許就在於吸收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你吃下去的營養品,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嗎?圖/envato

當我們吞下一顆膠囊時,這個小小的丸子就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從口進入消化道,與胃液混合,然後被推送到小腸,最後透過腸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了挑戰。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藥物的溶解度。有些成分很難在水中溶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能無法被有效吸收。特別是對於脂溶性成分,它們需要透過油脂的介入才能被吸收,而這個過程相對複雜,吸收率也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聽過「藥物遞送系統」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藥物遞送系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簡稱 SEDDS),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這項科技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遞送系統中的油脂、界面活性劑和輔助界面活性劑,讓藥物與營養補充品一進到腸道,就形成微細的乳糜微粒,從而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 圖/envato

還有一點,這些經過 SEDDS 科技處理過的脂溶性藥物,在腸道中形成乳糜微粒之後,會經由腸道的淋巴系統吸收,因此可以繞過肝臟的首渡效應,減少損耗,同時保留了更多的藥物活性。這使得原本難以吸收的藥物,如用於愛滋病或新冠病毒療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利托那韋(Ritonavir),以及緩解心絞痛的硝苯地平(Nifedipine),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了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SEDDS 科技還廣泛運用於營養補充品領域。許多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 A、D、E、K 和魚油中的 EPA、DHA,都可以通過 SEDDS 科技提高其吸收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能打破過往的限制,發揮更大的療效,也就相當於有更高的 CP 值。SEDDS 科技的出現,便是增加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吸收率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隨著科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藥物遞送系統 DDS(Drug Delivery System)問世,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7 篇文章 ・ 30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吸引消費者的第一步:打造讓食物看起來更新鮮的「展示櫃」——《秀色可餐》
今周刊出版
・2023/08/06 ・189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間自助服務商店的出現

在 20 世紀的頭數十年,包括自助服務在內的新式雜貨店營運方式,徹底改變了食品的購物模式,這種轉變在城市中尤其明顯。1917 年,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成立了美國的第一間自助服務商店,這間店是克拉倫斯.桑德斯(Clarence Saunders)的小豬商店(Piggly Wiggly)。

第一間商店:小豬商店。圖/wikipedia

在這之前,美國消費者買賣日常食品的流程,與 20 世紀美國人習慣的方式截然不同。店員通常會從櫃檯後的貨架上為顧客取貨。

此外,雖然雜貨店也會出售一些易腐損食品,但主要販賣的還是罐頭和其他加工產品。大部分的屠夫和農產品雜貨商,通常會在不同的商店經營特定的業務。從 1920 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大型雜貨店把鄰近的肉舖和農產品店併入他們的店裡。

雜貨店透過「合併」變身成超市

在這些「合併」的商店中,顧客只要進入一間商店就能買到許多種不同的食物,不再需要花時間前往 3 個不同的地點購物。儘管合併商店越來越普遍,但自助服務一開始只有應用在分裝好的食品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多數商店中,購買肉類的方式和傳統肉舖差不多,商店中會有一個肉舖櫃檯,由男性店員提供切肉和銷售等完整服務。顧客會在肉舖櫃檯前排隊,告訴店員他們想要買的具體部位和重量。在這種交易過程中,顧客有機會詢問屠夫哪些肉是新鮮的,烹飪方式應該是烤還是煎。

在這種交易過程中,顧客有機會詢問屠夫哪些肉是新鮮的,烹飪方式應該是烤還是煎。圖/GIPHY

屠夫會取出需要的肉塊,切下顧客想買的量再包裝好。在購買農產品時,顧客會於陳列在商店中的大量蔬果中挑選產品,拿去給農產品區的店員稱重並裝袋,接著在收銀台計算價格。

把易腐損商品整合進超市後,零售商獲得了機會,可以把整間店的品質都展現給消費者看,藉此吸引消費者並建立顧客忠誠度。相較於分裝好的食品,消費者比較常購買的是易腐損產品。

如果雜貨商能提供各種高品質的蔬果和肉類,顧客光臨這間商店的頻率就會高於其他商店。在購買罐頭食品、盒裝麥片和瓶裝商品等雜貨時,無論在哪裡購買,獲得的都是同樣的商品。單就這些產品而言,商店只能靠著較便宜的價格和較多元的品項來勝過其他店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展示櫃」展現商品多樣性吸引消費者

易腐損產品則不同,這些產品的品項會隨著季節變化,有時甚至每天都不同,這種多樣性是許多購物者對商店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由於改變之後的肉舖與農產品銷售區具有繽紛的「天然之美」,又有機會用充滿吸引力的方式展示,所以這兩個區域變成了商店的「展示櫃」。

在 1920 到 1930 年代,雜貨手冊和行業雜誌不斷強調新鮮農產品在超市企業中的重要性:易腐損產品「透過視覺對消費者產生了最大的吸引力」。

透過視覺對消費者產生了最大的吸引力。圖/Pixabay

商品的「最佳位置」能成功吸引消費者

雜貨業的主流行業雜誌《先進雜貨商》在 1935 年指出,沒有任何商品「能像新鮮蔬果一樣,如此自然地吸引顧客的注意並刺激食欲」。另一篇文章則主張「種類繁多的新鮮蔬果,以吸引人的方式展現出天然色澤和新鮮度」,消費者將會因此受到吸引,走入商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店甚至可以用「外觀看起來特別新鮮或特別好的商品」,來合理化商品的價格為什麼比其他商店更昂貴。雜貨商認為架上蔬果的外觀是影響銷量的最重要因素,他們如何用有吸引力的方式陳列農產品,也會使整間店的氛圍產生變化。

把農產品設置在商店的「最佳位置」,通常會是入口附近。圖/Pixabay

因此,他們往往會把農產品區設置在商店的「最佳位置」,通常會是入口附近。農產品與肉類的顏色對雜貨店的營運來說之所以會這麼重要,不只是因為這些顏色能使商店內部顯得更明亮,也因為顏色是顧客判斷食物品質的關鍵指標,他們會依此決定要不要購買特定商品。

——本文摘自《秀色可餐?:所謂的新鮮和健康,都是一場精心設計》,2023 年 6 月,今周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今周刊出版
6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讓自然變「天然」:調色魔法讓奶油看起來更天然——《秀色可餐》
今周刊出版
・2023/08/05 ・189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4 世紀就開始調色的天然奶油

雖然酪農業一直在批評人造奶油的人工調色,但他們至少從 14 世紀就開始為天然奶油調色了。

自從人造奶油在 1870 年代出現後,酪農業製造商為天然奶油調整顏色的目的就不只是保持外觀一致,也是為了把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區分開來。

他們主張,因為製造商一直以來都會把天然奶油調整成黃色,而消費者也認為天然奶油一定是黃色的,所以若想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看起來像是奶油」,就必定會用到調色。

若想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看起來像是奶油」,就必定會用到調色。圖/GIPHY

酪農業也認為他們提供的天然奶油必須是亮黃色,如此一來消費者才不會把天然奶油誤認為其替代品。1902 年的法案生效後,全國酪農業聯盟的祕書立刻寄了一封通知給各個酪農業協會,主張若他們想「拯救天然奶油的消費市場」,就必須「保持天然奶油的標準顏色,讓消費者能夠區別天然奶油與人造奶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的競爭

他建議把天然奶油的顏色調配得更鮮豔,把顏色的標準提高到人造奶油製造商無法模仿的程度。對於許多酪農業利益團體來說,顏色就是他們的軍事要塞,既能保護天然奶油,也能用來和人造奶油競爭。

然而,酪農業領導者提倡製作天然奶油的理想狀態,和酪農業者實際上製作天然奶油時的狀態之間,往往是有差異的。在 20 世紀早期之前,乳製品幾乎全部都是在農場進行加工的。

製作天然奶油通常是女人的工作,要負責擠奶、進行乳油分離、攪乳以及替天然奶油調色。男人則主要負責餵食、放牧、為家畜製作遮蔽物,並維護牧場和草地。

製作天然奶油通常是女人的工作,要負責擠奶、進行乳油分離、攪乳以及替天然奶油調色。圖/GIPHY

天然奶油的品質取決於這些酪農業者的技術和資源。有些酪農業者缺乏知識、設備或融資方法,導致最後的成品參差不齊,有時甚至會出現品質很差的天然奶油。由於對許多酪農業者來說,製作天然奶油只是副業,所以他們通常不願意進行昂貴的投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他們不願意購買能夠防止奶油變質的冷卻設備。1860 年代早期,紐約州開始在乳油廠生產天然奶油,隨後其他州也紛紛效法。酪農業者把他們的牛奶送到乳油廠,在那裡進行攪乳,製作成天然奶油,再送到市場去。

對許多酪農業者來說,製作天然奶油只是副業,所以他們通常不願意進行昂貴的投資。圖/Pixabay

乳油廠製造的天然奶油通常品質比較一致。許多酪農業生產商和消費者認為,乳油廠生產的天然奶油比農場生產的更好。然而,乳油廠在早期的經營規模通常比較小。

直到 1910 年代晚期,乳油廠的天然奶油產量才超過了農場的產量。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官員、酪農業協會的領導人和大學的科學家都想要教導酪農業者了解,顏色在天然奶油交易中有多重要,以及製作奶油的「科學」方法。

舉例來說,美國農業部在 1905 年出版的農民公報《在農場製作天然奶油》(Butter Making on the Farm)中,向酪農業者宣傳製作天然奶油的「明確規範」。各家酪農業協會在行業雜誌和農場報紙上定期發表文章,警告農民不要「忽視顏色」,冬季時尤其如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過色的奶油還「天然」嗎?

天然奶油在冬季的顏色會比較淺,主要是環境條件導致的。但是,「矯正」這種不受歡迎的顏色逐漸變成了天然奶油製造商的責任,他們必須調整天然奶油的顏色,符合消費者和生產商對「天然」顏色的期望。

天然奶油在冬季的顏色會比較淺。圖/Pexels

酪農業協會主管和政府官員時常抱怨,酪農業主在攪乳過程中添加食用色素時,分量都是用猜的。這種「草率的作為」使酪農業的最後成品無法達成品質一致。

他們認為在製作天然奶油的過程中,製造廠能完全控制的條件很少,調整顏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他們建議酪農業者在天然奶油中添加更多黃色色素,使產品保持外觀一致。

——本文摘自《秀色可餐?:所謂的新鮮和健康,都是一場精心設計》,2023 年 6 月,今周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周刊出版
6 篇文章 ・ 1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