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目標 16|公平正義與健全司法
20 篇文章・ 1 位粉絲

聯合國於 2015 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希望能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人類在 2030 年以前能安居樂業,其中共包含 17 項目標(Goals)及 169 項細項目標(Targets)。

目標 16 旨在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的階層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容的制度。

引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說明UNDP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3/14
司法與科學各是兩種不同的知識與權力體系,當兩者交會時,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多數法官作為一名「科學素人」,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決定經過假設、實驗與同儕審查的科學資料?究竟科學資料可不可以作為呈堂證供?   透過最近最熱門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這些最仰賴科學鑑定的判決領域,一窺司法如何「解讀」科學。
・2018/11/26
網路霸凌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用詞,似乎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但是,到底甚麼是網路霸凌呢?這方面的專家Olweus提出了詳盡的解釋,並指出社會媒體似乎過於誇大網路霸凌這件事情了──事實上,網路霸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來得那麼普遍。但儘管如此,網路霸凌依然是一件值得我們省思的事情。
・2018/06/15
在國民法官的草案通過之後,你有可能變成一日法官,不過你能確保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資訊、開庭之前媒體所揭露的訊息(當然包括目擊證人的證詞), 不會影響到你的判決嗎?來看看一些避免你成為「恐龍國民法官」的注意事項。
・2018/04/24
如果有機會可以要你一起坐到法庭裡面和法官一起判決,你會想要試試看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現在其實你真的有這樣的機會!「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去年11月公布後,只要你符合特定的條件,都有機會與其他掛牌的法官坐在一起審理重大案件(一個神選者的概念)。
・2018/04/24
2017年,總統府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會議的論提出「人民參與審判是優先推行的司法改革政策」,同年 11 月底,司法院提出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a.k.a 國民法官)。在這個草案的設計中,未來符合「特定」條件的刑事法庭,將會出現由公民與法官共同組成,且彼此權力相當,共同合作的聯席審判制度。
・2017/06/03
面對霸凌,最好的方式就是離開,因為再多的回應都只是可能進一步激化霸凌者,另外旁觀者記得不要落井下石,不要按讚、不要留言、不要分享,也不要跟風。總而言之,防止網路霸凌最好的方法,不是停止上網,而是理解網路的特性,正確的認識他們如何發生的。如此,才能網路狂潮之下,「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2016/04/13
捷運隨機殺人案、內湖女童案......等事件發生後,在憤怒之餘,我們或許更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找到事件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2015/09/21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經濟學獎頒給了曼谷警方:如果警察拒收違法者的賄賂,就發給他們獎金。 至於是發多少呢?根據路透社2014年的報導,有兩名警察因為拒絕了3美元的賄賂,而被授予了10000泰銖(約310美元)的獎勵。等等,這好像哪裡不對?!
・2015/04/28
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網路上不負責任的辱罵言論與「匿名發言」的關係,而這也是網路文化發展中傳播學者們長期關注的一個議題。
・2015/04/23
前陣子的阿帕契風雲、八萬奶頭妹、陳為廷襲胸、甚至更早的冒牌生抄襲事件等等,都有幾個很重要,卻又費解的社會現象:是什麼讓大家這麼氣?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有些話會逼死人,卻仍不停地留言抒發?言論自由與網路霸凌的界線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