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2/25
土壤本身具有一套可使養分不斷循環的回復律則,但當農業降臨之後,由於化學堆肥的興起與技術的提升,農民不再需要重視維持土地的永續與平衡,使作物朝高產量卻單一化的方向發展,漸漸地土壤中的養分只有流失而難以補償,但這樣使用合成氮種植作物的趨勢卻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2016/08/04
基改的農業迷思有哪些?從基礎科學研究到農業的應用,基因改造的食物已隨處可見在你我的餐桌上,打著更有培育效率和種植成本更低廉的旗幟,隨之而來的隱藏成本又是什麼?
・2016/05/16
各位家庭煮夫煮婦、魯蛇魯妹們應該都有上街買菜的經驗吧!看到市場上繁多的品項時,是否曾經想過這些穀物蔬果是怎麼來的?是人類將植物馴化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還是這些植物用某種方法,控制人類協助它們傳播?如果有一本「馴化生物教戰手冊」,這本教戰手冊到底會紀錄哪些內容,指引生物們走向溫拿之路呢?
・2016/03/11
鑒於最近開在太空上的第一朵花,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目前在太空自給自足的腳步,因為在10年內,NASA將要以獵戶座太空船送人上火星,這是自1969年阿波羅11登陸月球後睽違50多年後,人類的一大進步;單趟火星行程將花費8個月,來回則超過一年,這還不加上駐紮在火星的任務時間,使的太空人的食物來源成了NASA科學家急欲解決的問題。
・2015/09/23
不小心被丟包在火星確實蠻衰的,畢竟火星沒有像地球一樣的環境,沒辦法下海抓魚,沒法採野菜求生,當然也沒有兄貴蟑螂可以抓,甚至連自由呼吸都有困難!更根本的問題是,火星上沒有我們賴以為生的水...…這應該是史上最艱難的《黃金傳說》(日本綜藝節目)了!
・2015/04/22
日前華視報導用激素催熟鳳梨,引起廣大反彈,華視坦承查證不實、迅速撤下新聞。解剖室一樣從科學與媒體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一起經典事件,希冀提供公眾不同的觀看角度。
・2015/04/21
現代生活食物種物更多樣且方便,只為了提高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為何就要犧牲口腹之慾少吃香噴噴的白麵包等等呢?因為,多吃幾口飯,除了讓台灣農村受惠,可以救到的還可能有自己的健康和腰圍,以及我們優良的經濟文化傳統!
・2015/02/02
雖然全世界的人口不斷增加,農業技術的提升使得糧食產量的供給仍足以打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悲觀預言,無匱乏之虞。而今論及其中居功厥偉的關鍵角色時,總是歸功於發現氮對植物營養之重要性的李比希與發明大量生產氮肥方法的弗里茨・哈伯。然而,法國的化學家布森格其實也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2014/11/27
農耕生活在低海拔的地方大概出現於5,200年前,可是後來農耕生活是什麼時候在那麼高的地方出現的,卻是個未知之謎。研究小組發現,在3,600年前之前,農耕僅出現在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區域,而且以小米(粟)為主,可是到了3,600年前,農民卻開始於高度發展,一直來到海拔3,400公尺處。他們的這個發現發表於《科學》(Science)。
・2014/08/17
「破壞有報應」 西螺公所下重咒護路燈。其實這個狀況,應該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至少可以不需要詛咒。讓我先從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