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159 篇文章・ 8 位粉絲

疫苗是用細菌、病毒、腫瘤細胞等製成的可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的生物製劑,通過疫苗接種使接受方獲得免疫力。

引自維基百科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2/22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由於全球化的盛行,全球的感染疫情事件也越來越頻繁。SARS、MERS、伊波拉、流感等幾次的重大疫情,都讓全球的公衛體系不斷受到考驗。讓跨領域的多種新科技有機會投入防疫工作,成為現代公共衛生在預警和治療上搶得優勢的重要武器。
・2020/02/15
最近可以看到很多武漢病毒治療方式快成功的新聞,有些標題看起像是明年,或甚至今年就會有解藥!不過也有些居然寫說要十年以上?差別如此之大,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時候我們又應該相信誰呢?
・2020/02/08
近日,臺灣研究團隊成功從新型肺炎患者的檢體中分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有助於研究者了解冠狀病毒特性,待成功複製病毒株後研發疫苗。總體來說,疾病藥物的研發相當耗時,因此,疫病狀況緊急時,疫苗是較快能使用的防疫工具之一。
・2020/02/01
隨著 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疫苗的開發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DNA 疫苗、mRNA 疫苗、用分子鉗技術做的疫苗......究竟這些新型疫苗是如何開發的?
・2019/07/26
警報!警報!新病毒來襲!冠狀病毒引起的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在世界各地發生數千個感染病例,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疫苗可以對抗,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其列為首要對付新興感染症之一。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胡哲銘助研究員,研發創新的薄殼中空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的結構製成「冠狀病毒奈米疫苗」,可望解決此項難纏病症! 研究成果近日刊登於《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並已申請多國專利。
・2019/04/30
歐洲人將當地醫療傳統視為郎中伎倆,但同時他們也對當地藥物成分、藥用植物或藥材具有很高的興趣。如本書第二章所說,歐洲人出於對自然史和異國藥物的興趣而記錄、分類與編纂這些物質與植物。印度與北非的本土醫學有著豐富的文本基礎,歐洲人閱讀與翻譯(以梵文或阿拉伯文寫下的)這些古典醫學文獻,以了解這些醫療傳統的古典根源。當時歐洲人也在古希臘文與拉丁文裡搜尋自身醫學的文獻根源,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和對印度和北非醫學文獻之翻譯與閱讀合而為一。殖民地的本土醫療工作者對於西方醫學的引進與主導地位也有所回應,他們編纂與標準化自己的醫學,從中選擇某些與現代做法和處方相對應的藥物與做法,引進疫苗以及來自生物醫學的新醫療物質與技術,並且製作當地藥物的藥典。透過這樣的在地行動,亞洲、南美洲與非洲的本土醫療被「發明」為新型態的傳統醫學。史學方法研究各領域如何「發明傳統」,有助於了解這個複雜的歷史過程。
・2019/04/15
在「人體太複雜了」一文裡,筆者提到了因全世界從來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一樣的生理與心理構造,因此不能像物理一樣,隔絕不必要的各種外在因素,來單獨探討某一因素對身體影響的直接因果關係。基於此因,有關人體身體的研究幾乎都是使用統計方法的。但統計時常參雜著研究者不自覺或有意的偏見、 取樣與數據的操作、研究經費來源的回報等等因素,因此筆者建議不要盲目地相信使用統計的研究報告。 在該文及「統計的魔術」一文裡,筆者提到了一些研究者不自覺地取樣偏差所造成的錯誤結論;讓我們在這裡來看看一篇有意誤導結論所造成的健康與社會問題!
・2019/02/04
賀建奎雖然在中國執行計劃,卻明顯接受美國來的支援,甚至還有美國人前指導教授的參與,在美國不能做、不敢做的,通通改到中國實現(儘管在中國也是違法)。對於這種跨國犯規,不只少數單位,甚至不只一個國家面臨考驗,中國政府至今的回應還算公道,已經將賀建奎自任職的南方科技大學開除,並持續調查
・2019/02/02
上篇文章介紹了群體免疫的作用原理,你是否會因為疫苗的負面新聞頻傳而決定利用「群體免疫」的效果,搭上免受感染的順風車?讓我們透過本文了解接種疫苗除了保障自己,到底還保護了誰。
・2019/02/01
目前在防疫上,由於臺灣仍不是非洲豬瘟的疫區,主要重點應為境外阻絕,莫讓可能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生鮮豬肉和豬肉加工品,藉由走私、網購或旅客攜帶入境,同時也禁止從有相關疫情國家輸入或轉運輸入添加有血漿蛋白粉∕肉骨粉的飼料和這類飼料添加物等,來防堵非洲豬瘟病毒的入侵。對於是否可以繼續使用廚餘餵養豬隻,專家意見並不一致。目前,有建議成立數個中央廠房來統一蒸煮廚餘,再以清淨專車載運廚餘至養豬場;或完全禁用廚餘,將廚餘全數化製成堆肥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