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5/11
什麼?不是都說左腦掌管理性與邏輯,右腦掌管感性與創意嗎?事實上,無論是在神經科學、心理學或是解剖學等領域,都沒有證據支持左右優勢半腦的說法。沒有誰是完全的左腦人或右腦人,人類多半時間都是「全腦人」。
・2019/01/14
隨著網絡與軟體的快速進展,人類每天產生的數據量確實令人難以置信:1018字!如何應付這麼多的資訊,成為一位現代的民主社會公民呢?筆者所能想到的只有:透過邏輯思考的訓練,多用大腦做獨立分析!不要成為資訊的奴隸,要當資訊的主人!不管你將來要做什麼,在高中及大學時一定要有數學和物理的基本訓練,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的,請多為下一代著想吧!
・2019/01/08
要怎麼寄一封給時空旅人的邀請函?霍金想到了腦洞大開的辦法:不要寄就對了!等派對結束後直接昭告天下,這樣就不會有現在的人跑來湊熱鬧,未來的人們也都能看到了,結果沒人赴約?
・2017/05/18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械與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第三次工業革命乃由電腦發明所激起的資訊時代。有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之稱的人工智慧,我們已在深度學習簡史中有所探討。但追本究源,人工智慧所奠基的電腦(計算機)科學,又是怎麼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來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電腦是怎麼來的?
・2017/01/01
呆呆獸進化成呆河馬很可愛、很有趣,但認真分析「呆呆獸+大舌貝=呆河馬」的這個過程,可說是問題很大。今天R編就來從各種圖鑑,經過推演告訴你,這個進化過程怎麼解釋比較合理。
・2016/01/20
在「適者生存是理論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四月號),筆者辯稱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雖是生物學上非常偉大的發現,但因即使在辯論上都不可能被推翻或反駁,因此不是一個物理學的「理論」;它事實上只是用來定義「適者」:「生存」下來的就是「適者」。雖然如此,但這類的「研究」還是常可以申請到研究費的(例如該文章裡所提到的例子)。仔細看看週遭,事實上這類混淆不清的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是俯拾皆是的,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些「邏輯」。
・2015/11/12
當我們在科學期刊上閱讀到一個「劃時代」、「革命性」發現的標題時,請先保持一種理性分析的心態,從頭到尾檢測文章中的實驗數據,是否足以撐得起作者的敘述與結論。
・2015/06/09
音樂和數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是自然界的「語言」。每一個數學式當中,肯定都包含著某些「訊息」,反覆地演奏著科學界的樂曲。 數學以及音樂存在著兩項共通點,一是「兩者皆為美麗的邏輯」,二是「感性的頭腦,才能真正貼近這兩種最自然的美」。
・2015/06/08
整理的目的在於獲得新資訊 「數學式的整理」,即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加以分類、運用乘法原則加以整理,或是準備檢查表等行為,進而獲得更多的新資訊」。假設你是一名葡萄酒收藏家,家中有數百瓶葡萄酒,你會怎麼整理它們呢?
・2015/06/08
所有對數學感到頭痛的人,求學期間應該都曾痛不欲生地心想:「為什麼要逼我學數學呢?」 在此,我想向各位分享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透過這股力量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行動的人,並解決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學習數學是一種培養邏輯思考能力的方式。當想法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解決前所未見的問題時,必須具備解析難題的眼光,和理解他人想法並且陳述自己觀點的表達能力。這,就是邏輯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