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
60 篇文章・ 3 位粉絲

相對論是由兩部分所組成: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不但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也適用於除了重力現象之外的所有物理現象。廣義相對論則描述重力以及重力與其他自然力的交互作用。

引自《相對論好難?愛因斯坦親自解釋給你聽—《愛因斯坦自選集》》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4/30
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牛頓認為那是因為太陽對地球有引力。但是廣義相對論認為,地球根本不知道太陽在哪裡,只是太陽把時空彎曲得比較厲害,地球是根據自己所在時空的測地線運動而已。就好像彈簧床上的小球可以繞著大球滾動,而你知道大球並沒有吸引小球,那只是因為彈簧床上大球的周圍有凹陷。
・2022/04/29
科幻作品經常使用這種素材,比如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裡,太空人去黑洞附近執行任務,回來的時候還挺年輕的,可是自己的女兒卻已經很老了。 但對於參加星際旅行的人來說,你實實在在活過的時間還是正常的壽命。如果你在地面上一輩子能讀一萬本書,在太空船上過這一輩子也只能讀一萬本書。
・2021/08/21
在長遠的歷史中,科學在短時間內讓人類社會形態有巨大的轉變,更重塑了啟蒙時代後人類社會的精神樣貌;但為了未來的科學發展,如何衡量科學家的貢獻,是現在值得追問的問題。
・2021/07/28
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被稱爲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但愛因斯坦卻不曾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背後的緣由,到底是什麽?
・2020/10/06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一半頒給了 Roger Penrose,另一半則由 Reinhard Genzel 與 Andrea Ghez 共同獲獎。因為他們探討了宇宙最「黑」的秘密──黑洞。

Roger Penrose 發現了廣義相對論可以預測黑洞的存在。而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showed 則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發現了超大質量的物體。

・2020/05/26
十七世紀末,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理論象徵現代天體力學的開始;人們利用物理原理來描述天體運行,並藉由天文觀測逐步修正理論或計算方法的缺失。以天王星的發現為契機,科學家開啟了一連串對行星軌道的研究;這些事件不但成為天體力學發展史的重要標誌,最終竟促成重力理論的演進,甚至延續到現今,反應在我們對黑洞的觀察上。
・2019/05/29
美國數學家凱倫・烏倫貝克獲得了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榮譽」的阿貝爾獎。在她的學術生涯當中一開始因性別天花板現象處處碰壁,甚至因其女性的身份而不被重視。前往伊利諾伊大學後,這個學術環境終於能使她一展長才,支持她在規範理論的研究中做出的突破性貢獻:從四維分析楊-米爾斯方程式。而在學術生涯中留下重要的里程碑,為她的堅持與永遠不放棄的精神喝采。
・2019/04/19
前文說過,牛頓力學也可以描述某種「黑洞」(黑星)現象,而且還與相對論預測的黑洞有幾分相似。假想一個情境,在相對論出現之前,人類就看到黑洞,說不定也會認為這是牛頓力學的成功預測?我們發覺,牛頓力學也有能力粗糙地描摹或預測黑洞,只不過歷史發展沒有給牛頓這樣的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