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4/29
科幻作品經常使用這種素材,比如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裡,太空人去黑洞附近執行任務,回來的時候還挺年輕的,可是自己的女兒卻已經很老了。 但對於參加星際旅行的人來說,你實實在在活過的時間還是正常的壽命。如果你在地面上一輩子能讀一萬本書,在太空船上過這一輩子也只能讀一萬本書。
・2021/12/18
人類目前的太空實力,尚無法脫離太陽系,抵達巨型黑洞附近更是無法實現。那這幅景象只是純粹虛構的嗎?並不是,它是藉由物理理論將我們的認知延伸到遙遠的宇宙彼端
・2021/08/09
有錢人的生活不一定樸實無華而枯燥,像貝佐斯與布蘭森兩位超級富豪的太空競賽,可謂開啓新太空時代的序章。一起來探究,我們與商業太空發展之間的距離!
・2021/06/14
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在 2020 年 7 月 30 日從地球發射升空,經過六個多月的太空航行後,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登陸火星。這次的火星 2020 任務 (Mars 2020 Mission) 將達成許多科學目標與新科技的測試,為人類未來的火星探索鋪路。
・2020/11/16
數十年來,我們人類不斷的刷新在宇宙中的時數,但是人要殖民,就需要繁衍後代。但是說到繁衍後代,就需要討論不少令人害羞的事了,我們有所準備嗎?
・2019/04/15
由於你即將進入外太空,請務必配合幾項預防措施:啟程兩天前,請先到美國德州的范霍恩(Van Horn)──藍色起源發射設施所在地──報到。你會見到同行團員,且聽取簡報。由於此行全程自動化,所以不會有任何機組員陪同飛行。講師表示,整趟飛行歷時十一分鐘:你會直直衝上近一百公里高空,來到大氣層與外太空的交界。窗外的天空會先變成深紫色、然後墨黑。待太空艙來到外太空,你就可以解開安全帶,體驗四分鐘的失重狀態。屆時你會像雜耍演員一樣在空中翻滾飄浮,不受地球重力限制。體驗失重時,有些人會噁心想吐,但是沒關係,講師說,因為旅程太短,影響不大。(NASA會用「嘔吐彗星」(vomit comet)來訓練太空人。「嘔吐彗星」是一架可模擬失重狀態的 KC–135 空中加油機。「嘔吐彗星」先筆直往上衝,然後關掉引擎、任其落下。這時,太空人有如空中墜落的石子,成為「自由落體」。三十秒後,引擎重新啟動,太空人這才落在機艙地板上。如此過程會一再重複好幾個鐘頭。)這趟新薛帕德之旅結束之際,太空艙會釋放降落傘,最後利用自身火箭裝置穩穩降落地面。回程不再掉進大海,而且也跟太空梭不一樣──新薛帕德備有安全系統,會在發射失敗時將乘客彈出去(「挑戰者號」太空梭沒有這種彈射系統,導致七名太空人不幸喪生)。
・2019/04/11
太空的起始點在國際間沒有一致的定義,從海拔 30 公里、80 公里、100 公里甚至是 150 萬公里都有人討論過。現今,最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國際航空聯盟所承認的界線:卡門線(Kármán line),它一般被認為位於海拔 100 公里。
・2017/01/10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火箭發明的歷史、阿波羅登上月球的那一刻、太空人怎麼被投射回地球、太空梭複雜的構造,來看看《太空的故事》裡有趣的故事和精緻的畫面吧。
・2015/03/18
知名英國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宣布今年九月要到國際太空站作一趟短期太空旅行(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並與地球連線合唱。這麼有趣的事情太空人當然也作過了,前年剛退休的加拿大太空人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就曾「利用職務之便」在ISS彈吉他拍MV、與地球連線和樂團合唱演出。
・2013/01/08
太空旅行雖非隨時隨地都會遭遇危險,但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若在太空中暴露在輻射線下,可能引發某些健康問題,如癌症等。根據英國洛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一趟火星任務所暴露在輻射中的程度,將引起認知問題,加速與老年癡呆症有關的腦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