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9/16
我想像著一支複製人軍隊,每個人的基因都是一樣的,他們生活在同樣的地理環境,也擁有同樣的生活經歷。他們吃相同的食物、做同樣的事,但是有些人會在五十歲或六十歲時死於癌症,也有人要過幾十年後,才會因為其他原因死去。
・2015/09/14
罹癌人數增加真的和人類行為有關嗎?抑或只是人類自以為能夠控制局勢的自我安慰?
・2015/09/04
許多人都以為癌症是一種文明病,但古人真的都不會得癌症嗎?倫敦大學學院的考古病理學專家沃竹倫研究了古埃及、宗教改革中的德國,和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國遺留下來的骨骸證據,發現這些時期癌症發生機率基本上是一樣的。
・2015/07/29
癌症是每年造成超過四萬國人死亡的十大死因之首,也是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簡稱生藥所)主要的研究項目。一般的癌症藥物在體內不僅攻擊癌細胞,也會傷害到毛髮黏膜細胞、造血細胞等或其他生理系統與組織,讓許多癌症病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也承受了落髮、嘔吐等副作用之苦。國衛院生藥所研發新的癌症藥物傳輸系統,可以讓癌症藥物較準確的攻擊癌細胞,降低正常細胞的傷害,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抗腫瘤藥效並減少用藥劑量,也降低抗癌藥物的毒性副作用。
・2015/07/27
癌症雖然惡名遠播,但它也曾經是個正常運作的細胞,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正常的細胞分裂程序失控、異常增生而變成一群癌細胞,在患者體內四處侵略。關於腫瘤形成的原因,當前比較主流的看法是細胞突變的累積,造成正常的細胞失控。不過,現在有一篇論文挑戰了這個論點:演化壓力在癌症的失控過程中,可能也推了一把!
・2015/07/23
本次【PanSci Talk x 天下雜誌:堅持】邀請到被譽為是「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的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來與我們談談他研究主要的成果「癌症免疫療法」、對青年學子的人生建議、以及他個人人生哲學。
・2015/06/18
針對日前刊登的「嗜吃鹽酥雞 23歲女腸癌逝」進行解剖,從科學、媒體的角度來解析這則新聞可能存在的疑點。
・2015/05/01
「放射線治療」是個在今日醫學界被廣泛使用的醫療技術。從最常見用於診斷用的X光、核磁共振,到利用游離輻射體外照射或是體內植入核種暴露。特別是在今日癌症的治療上,放射線治療已能有效縮小癌細胞,提升外科手術的成功率。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想像,大部分的癌症腫瘤都在身體內部,因此透過體外照射的方式,接收到最多游離輻射的往往是表面的組織,而非真正需要消滅的癌細胞。因此,如何讓能放出游離輻射的「藥物」能精確地放在體內癌細胞的附近,如何讓這些藥物能傳達適當劑量的輻射,以及確保這些藥物不會有過多的副作用,就是放射線治療當前的研究重點。
・2015/03/03
微波是一種輻射,所以許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它會致癌。微波不會對人致癌,也不會讓食物產生致癌物質。只要了解並避免錯誤使用微波爐,就不會有事故發生了。
・2015/03/02
馬拉松運動員確實擁有強健的身體,但他們並非完全不得癌症。「大量排汗就可以徹底去除癌症根源」的說法也很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