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漢欣
雷漢欣
20 篇文章・ 5 位粉絲
PanSci的菜菜實習編輯,來自溫馨的動科系,心情好的時候喜歡說「你知道嗎!?」小故事,即使常得到「誰不知道阿.......」的冷眼回應,也不改其志。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1/12
過去數十年間,網際網路迅速改變了資訊產生與流通的方法,科學家也積極地開發新型能源和再生能源,由於社群網路的成型、雲端運算的快速發展、數位技術的演進(如3D列印)以及對巨量資料的重視與需求增加,因而興起了最新的通訊/能源組合式基礎架構(如物聯網),在這個架構下,資訊及能源不再以中央集權的方式生產,反而將以「智慧」為概念,經由共享、橫向網路整合推動新的經濟體系。
・2015/11/26
蝦蛄(mantis shrimp)號稱有全地球最強的雙眼,能看到可見光和紫外光,更有天然的濾鏡,讓雙眼也能偵測偏振光。蝦蛄頓時從撒尿牛丸的靈魂人物,搖身一變成為科學家的謬斯女神,激發科學家的靈感,研發出能偵測神經活動和腫瘤的神奇相機。
・2015/04/08
「人們常以為科學不會考慮到社會問題,只是一股腦兒的往科學前沿衝刺;其實科學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至於科學家要怎麼讓民眾對科學研究有感?癥結在於研究方法和提出問題的形式。」李世光老師說。看看澳洲CSIRO和紐西蘭HortResearch的科學家怎麼用科學解決社會問題!
・2015/03/18
「要能與人建立感情,一個寵物機器人至少需要有什麼條件?」日本AIST的科學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就此研發出療育機器人Paro,陪伴那些孤單、受傷的脆弱靈魂打開心房走進社會。療育機器人Paro誕生自科學家對人性的了解,但人性究竟是什麼呢?
・2015/02/17
掃描式穿隧電子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是第一個看見原子表面的顯微鏡,Rohrer和Binnig兩人因為STM對奈米科技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常理來說,如此高科技的發明應該是誕生於頂級的精密實驗室,沒想到STM的搖籃,竟是Rohrer博士褲頭上的吊帶。
・2014/12/22
在1970年代,NASA工程師為了避免地面的皺摺改變了鋪路的材料,讓火箭能夠順利前往發射台;到了1980年代,車道上的皺褶也讓深陷磁碟機出廠危機的IBM科學家找到解決方法,讓磁碟機的性能持續提升,迅速全面取代磁帶機在電腦記憶體的地位,並且促進商業資訊的連結。科學家從生活現象聯想到的解決辦法,正說明了科普知識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這故事要從磁帶機和磁碟機的身世說起,很久很久以前......
・2014/10/29
工研院綠能所的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發鈣迴路碳捕捉技術,可以減少燃燒廢氣中90%的二氧化碳,此技術已經從新竹的實驗室移轉到花蓮台泥和平水泥廠進行放大試驗,技術上不僅有重大突破,未來還有很大的研發潛力,因此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除了跟大家分享工研院的研發成果,泛科學訪問了工研院的徐恆文、柳萬霞跟黃欽銘三位研究員,與我們分享得獎光環背後這段勵志又靈異(!)的研究人生。
・2014/10/24
臺大應力所的李世光老師收藏了許多富有科學故事的小玩意兒,其中有兩顆小石頭,來自美國佛羅李達甘迺迪太空中心的履帶車道,這兩顆石頭裡有著一連串精彩的研發故事。
・2014/10/14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的團隊,在經濟部能源局補助計畫經費支持,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發了新型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可以捕獲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此技術已經從新竹的實驗室轉移到台泥花蓮和平水泥廠,實地建置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鈣迴路試驗廠,每小時可捕獲1公噸的二氧化碳,並整合蒸汽水合反應器與多階旋風塔技術,提高吸附劑的活性和吸附效率,未來極具發展潛力,因此榮獲號稱科技研發奧斯卡獎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2014/10/03
草創工作室的南洋杉藝術家李翊楷,以南洋杉和各種植物為材料,創造出的哥吉拉等栩栩如生的龍族模型,相當令人驚豔!李翊楷很熱愛大自然,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喚醒大家對環境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