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9/28
你覺得在台灣,第幾類應該優先接種第 3 劑 COVID-19 疫苗?隨著疫情持續蔓延,英美陸續提供加強針給特定族群。台灣也在考量提供第 3 劑給民眾。但是為何需要?打了就變得好棒棒嗎?
・2021/09/15
COVID-19 疫情壟罩全球,台灣也在今年初首度迎來疫情高峰,在疫情影響下,人們的生活型態出現大幅改變,遠端網路服務需求攀升同時也促使相關資安威脅升溫,究竟疫情帶來的資安問題有哪些?人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2021/09/11
衛福部於 9/6 宣布,讓學生與青少年優先施打輝瑞-BNT 疫苗。但許多家長仍十分關切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雖然政府掛了保證,但家長自然會先問兩件事-「有效嗎?」和「安全嗎?」。
・2021/08/24
自從國產的高端疫苗加入預約平台上的登記施打意願選項後,你有沒有在家中長輩群裡看到「政府將會以吹箭方式,逼迫人民施打高端疫苗」、「走在路上要小心暗箭!」等字眼出現的訊息。但是吹箭真的可以成功注射疫苗嗎?
・2021/08/17
疫情爆發後,許多人的工作與生活受到影響,壓力也變大,就有一位慢性蕁麻疹的貨運司機提到自己的心酸,「由於長時間戴口罩,加上天氣多變,常常覺得皮膚發癢,更擔心會在不自覺中觸摸到臉,反而把病毒及細菌帶到臉上,增加染疫風險。」疫情下,讓貨運司機不只忙,心更累。壓力及情緒容易使蕁麻疹發作,若能選對治療好武器,如「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能夠事半功倍。
・2021/08/13
COVID-19 爆發以來,「社交距離」已成為日常用詞。尤其在本土疫情升溫之時,非必要不外出,成為政府頻頻呼籲的防疫指南。但社交距離政策如何防控疫情?新聞裡部分場所依然人潮洶湧,三級警戒是否減低人潮移動?
・2021/06/11
指揮中心採取校正回歸的情形,在保障人民「知的權益」的重要前提下,指揮中心有如實告知人民確診數量的責任,於是在採檢量能不足時,透過校正回歸的手段,盡力在有限時間內呈現完整的確診個數。 對此,就有人質疑,指揮中心是在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前提下,採行「校正回歸」的方式,違反了法律保留原則的要求。
・2021/06/04
台灣目前正受到COVID-19的影響,全國因而進入三級警戒。兒童們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變化,而深感不安。他們外表上或許看來沒發生什麼事情,但會用自己的方式不停地詢問大人,以降低自己的焦慮感。他們的問題經常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但大人的回答至少要做到誠實與準確,並用小小孩可以聽懂的話語,盡量傳達給孩子們知道。
・2021/05/28
肺炎疫情爆發後,有更多學者關注於此項工作型態轉變對人們身心理變化與經濟上的影響。目前,台灣也越來越多公司、企業倡導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WFH),齊心對抗病毒、降低傳染風險。所以此篇文章就透過列舉過去的研究證據,帶大家瀏覽在家工作可能面臨的優勢與挑戰,並介紹一些幫助自己提升效率的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