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4/06
腸胃道微生物的組成也被發現會隨著宿主的「作息」變化,由飲食節律調控。一篇在2014年10月發表在《Cell》上的研究顯示,腸胃道微生物的組成不僅有約日節律的變化,且受到宿主生理時鐘的控制,並進一步影響宿主的代謝功能。[5]
・2015/01/05
那些沒有咖啡似乎就無法工作的人, 其實不是對咖啡上癮,嚴格來說,他們只是對咖啡的「依賴」比較深而已。
・2014/12/24
這裡要談「清醒」,那麼 SCN 所控制的各種週期當中,最重要的就屬皮質醇分泌週期啦。皮質醇經常被稱為壓力賀爾蒙,適當的分泌能幫助我們保持清醒。就上午而言,在九點半與十一點半之間享受咖啡應該最有效率 --在皮質醇水平下降、下一次血糖高峰來到之前。
・2014/11/12
松果體(pineal gland)是大腦中一個綠豆般大小的結構,大概位於腦部正中央,長得像松果,故得此名。說到松果體,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國的哲學家笛卡兒,就是說過「我思故我在」的那位哲學家。笛卡兒是一位「二元論」者,他認為,心與腦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腦是物質的、心是非物質的(類似靈魂的概念)。
・2014/10/25
研究發現,良好的早餐習慣能夠抵抗肥胖, 且進食後運動的效果會比進食前運動的效果更好。很多的社會病都來自於我們對於生活習慣的疏忽或是工作上的需求而情非得已;透過生理時鐘的了解,身體需要在對的時間有能量的刺激 ,才能有最好的工作表現和正常的生理機能。
・2014/09/29
我們都對「生理時鐘」(biological clock)這個名詞並不陌生,日常生活常識像規律的生活作息有益健康,人在中午10點左右會特別想睡覺,還有每天特定的時間專注力特別好......等等,都跟生理時鐘密不可分。但是,到底甚麼是生理時鐘呢?我們又為什麼有生理時鐘?生理時鐘是只有大腦高度開發的靈長類才有的特權,還是就連最原始微小的細菌也都有生理時鐘在調控著他們?
・2014/02/05
植物和動物一樣,有一個24小時的生理時鐘,稱為「晝夜節律」。這種生物定時器賦予植物一種與生俱來的測量時間的能力。保持這種能力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且於開花、香味排放和葉的運動是至關重要的。關於植物如何設置和維護這個內部時鐘,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已經發現,植物經由光合作用產生的糖是計時的關鍵。
・2013/07/10
我們知道植物能夠表達,如今,我們還知道他們甚至會計算!在今年6月25日出刊的eLife 雜誌披露了這個最新發現,這份報告來自英國的研究中心 John Innes Centre,這是一個以植物學與微生物學為重點的研究機構。
・2013/03/26
NASA投入了1140萬美元,準備更換國際太空站上美國段中逐漸老舊的日光燈。當NASA開始考慮更換燈具時,醫師卻想到可以趁這個好機會,解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太空人失眠。
・2012/05/30
時差對懷孕的母鼠有什麼影響?科學家將剛交配後的母鼠飼養在人工光源環境下,並使光週期每五到六天就提前六小時。光週期提前四次之後,只有22%母鼠順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