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斷層
19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九二一
地球科學
地震
斷層
車籠埔
鑽井
集集大地震
國中理化
地球
地震波
地震規模
大氣層
月球
火星
科學生
六甲斷層
古地震
地震痕跡
震識
asperity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9/18
走過 921 的傷痛後,臺灣的地震學研究往哪裡前進呢?
歲月如梭,九二一大地震距今已滿二十年,這麼多年以來,除了仰賴強地動觀測網的資料,臺灣地震科學家也透過車籠埔斷層鑽探計畫 (TCDP) 以及現地井下地震儀的安裝,對車籠埔斷層進行深入的探究並擁有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更致力於其他前瞻研究、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地震教育,期許能夠為臺灣鋪出更光明的未來。
九二一
地球科學
地震
斷層
車籠埔
鑽井
集集大地震
0
0
地球脈動
Whyjay
・2019/07/25
風聲、手臂聲、地震聲?洞察號在火星上聽到的震波訊號代表了什麼?
這是人類在繼地球與月球之後,第三個發現的具有地震活動的天體。然而,不管是火星也好月球也好,與板塊運動活躍的地球相比都顯得死寂許多,縱使存在一些斷層、火山、峽谷 (例如火星上的水手谷),也都是非常古老的地形。可想而知,在這些不同星球上,地震的來源應該也會有所不同。
國中理化
地球
地震波
地震規模
大氣層
斷層
月球
火星
科學生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4/03
挖掘古地震:六甲斷層活動留下的地震痕跡
從斷層開挖槽溝找尋古代地震的紀錄,對筆者而言也是件新奇體驗!雖然說筆者的研究主軸為地震,但大多時間是跟那些上下抖動的震波圖為伍,很少有到野外親眼一看斷層的機會,尤其是有過地震活動紀錄的斷層。
六甲斷層
古地震
地震痕跡
斷層
震識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08/29
在動與不動之處,那些斷層面上的複雜事(上)--《震識》
我們如果要用個簡單模型來想像真實世界中的斷層樣貌的話,就會是這個樣子:斷層面上會有一些地方長期被「鎖住」(locked)的地方,而地震往往就是當這些被鎖住的地方突然間滑動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asperity
地栓
地震
彈性行為
斷層
震識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5/04/24
感謝終於有人關心到地震成因
關於4/20花蓮外海的地震,還有很多更重要、值得關心的事啊!譬如從台北盆地的放大效應,探討台北還有多少建物不符合耐震標準?也沒有人討論已經斷了半年以上的海纜地震站,因為它是離震央很近的測站啊!少了一個站,我們也少了一次機會看看多一個海底測站對地震預警的幫助。而關於斷了線的海纜,也是幾天前就聊過的事,在此就不細談,我們就著重在目前多數關注焦點:地震的成因。
侵蝕
地震
彈性回跳
慢地震
斷層
聖安德列斯斷層
3
0
環境生態
李柏昱
・2014/12/15
以震為鏡(四):講講看 地震考古多有趣?
從歷史文獻來進行「地震考古」,是非常有趣的工作。鄭世楠教授指出,文字史料中有關地震的描述,常流於紀錄者的主觀意識,而且多半是描述發生於人口稠密區的有感地震。另外,諸如史料保存、地名變動等問題,也是需要克服的挑戰。但不容否認的是,對於找尋活動斷層、地震預測而言,地震考古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地震
地震考古
地震觀測
斷層
防災
0
0
環境生態
李柏昱
・2014/12/15
以震為鏡(三):算算看 地震危害有多大?
人們一旦能掌控活動斷層的位置,便可藉由評估「地震危害度」來進行風險控管。具體而言,評估地震危害度,包含計算可能的地震規模、與震源距離、當地可能遭受到的地振動大小,以了解地震災害發生的潛在可能。在本專題中,鄭錦桐博士介紹定值法、機率法等兩種地震危害度的計算方法,以及說明如何將地震危害度運用於風險管理當中。
地震
地震危害度
斷層
耐震
防災
0
0
專欄
李柏昱
・2014/12/15
以震為鏡(二):找找看 活動斷層在哪裡?
在地質學當中,尋找「活動斷層」是重要的研究主題,其目的就是要掌握最有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地方究竟在哪裡。陳文山教授指出,臺灣目前已得知的活動斷層有33條,但實際總數可能高達50至70條,而且目前能掌握活動週期的活動斷層,僅有池上、瑞穗、車籠埔等3條。人們能否確切知道活動斷層的位置,事關重大,但目前資訊仍相當有限,亟需政府重視。
地震
山腳斷層
斷層
車籠埔斷層
防災
0
0
環境生態
李天申
・2014/12/15
以震為鏡:導言
臺灣是地震頻繁的國家。根據中央氣象局過去90年的統計,臺灣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平均每年214次,災害性地震平均每年1次。臺灣的震災經驗非常豐富,我們從中學習到哪些科學知識呢?
地震
地震危害度
地震考古
地震預警
斷層
防災
0
0
地球脈動
陳妤寧
・2014/05/01
尼加拉瓜地震頻繁將引起火山爆發?專家:無直接證據
尼加拉瓜的災害應變署(Nicaragua’s Disaster Response Agency,SINAPRED)在 4 月 18 日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近來頻發的地震活動可能導致馬拿瓜市北部附近的火山活動,不過,目前沒有立即性噴發的證據。
斷層
火山噴發
馬納瓜湖
0
0
1
2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