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12/19
地震還有分快慢?慢地震是什麼?這些微弱的地震波可能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地震!
・2017/06/30
或許地震矩規模有它「先進」的地方,但並不代表芮氏規模就「不好」,畢竟芮克特和古騰堡將地震的能量計算回歸地震波形,並用對數的方式做處理表示,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做法。而金森博雄教授再進一步的量化方式,讓我們更了解地震發生過程和能量釋放的方式,又讓地震科學再更上一層樓。現在仍主要使用芮氏規模,它們至今還能相輔相成看出慢地震的發生,所以也不用比個高下,對於人類社會有幫助的,都是好單位!
・2015/04/24
關於4/20花蓮外海的地震,還有很多更重要、值得關心的事啊!譬如從台北盆地的放大效應,探討台北還有多少建物不符合耐震標準?也沒有人討論已經斷了半年以上的海纜地震站,因為它是離震央很近的測站啊!少了一個站,我們也少了一次機會看看多一個海底測站對地震預警的幫助。而關於斷了線的海纜,也是幾天前就聊過的事,在此就不細談,我們就著重在目前多數關注焦點:地震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