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9/16
常有人把地震的「規模」跟「震度」搞混!實際上,規模指的是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震度則是指地表搖晃的程度;而震度的大小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也不是離震央越近震度就越大,到底為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04/28
4 月 8 日晚間,連續發生兩個有感地震。等等!你有發現地震報告上的震度紀錄不太一樣嗎?「6 弱」絕對不是打錯字,而是台灣新制震度上路後,第一次測得的新制震度。
・2019/01/21
在有多個地震或是雙主震讓震波交雜的狀況,對氣象局的影響可能產生誤判或是資料處理的繁複程度增加;但這對科學家而言,卻是一個能讓我們解開斷層特性的現象。透過多了解斷層,會有助於我們評估斷層未來錯動時的情況,這樣的研究對於未來的防災多少也是有助益的!
・2018/07/09
107年大學學測自然科第68題講的是地震的問題,藉由題目的情境來推算,地震定位沒有想像中簡單,不同的單位觀察地震是為了不同的面向觀察同意件事情,但都需要由不同的資訊佐證。
・2017/06/30
在地震規模問世以前,已經有「震度」可以用來描述地震,如果可以用個統一的震度階畫成等震度圖,那麼其實某程度就能用來「比大小」,但代誌絕對沒有這麼簡單!早期的震度估計並不是直接用地震紀錄來估算,而是藉人對搖晃的感受、房屋受損程度等定性的描述,這種方式連「誤差」都不知道怎麼給了!因此,將震度作為科學方法估算地震「大小」是非常困難的。
・2017/06/23
「震度」不是拿來比較地震大小的!地震規模才是。相信這大概是每個地科老師會跟學生講到嘴都快爛掉的事,但是當事過境遷、畢業之後,記憶難免慢慢褪色,漸漸的「這次地震有 6 級到底是震度 6 級還是規模 6.0」,也變得不顯眼了。或許是震度和規模都是描述地震的名詞,也大多用個位數的數量級來表示,常會令人混淆困惑。不過說真的,這兩件事情會混淆搞不好就是一種「宿命中的迷思概念」。因為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有好長一段時間人們一直把震度當作判斷地震大小的標準!
・2013/11/0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個月底發生了今年全台「最有感覺」的一起地震,雖然並非今年度規模最大
・2013/01/16
有的時候,或許會有人發現,同一個地震事件,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地震規模呢?在此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在2009年的12月19日在花蓮發生了一起地震,中央氣象局的報告上寫著規模6.9,而從USGS網站上的資訊看到規模(magnitude)是6.4耶!怎麼會這樣,是算不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