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微中子
16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宇宙
微中子
普朗克衛星
暗物質
暗能量
物質
衛星
超對稱粒子
重力波
CNO cycle
p-p chain
太陽
核融合
碳氮氧循環
包立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科溫
萊因斯
費米
伽馬衰變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5年
2016年
2018年
2020年
2022年
選擇月份
2月
3月
4月
6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太空天文
台灣東販
・2022/08/08
宇宙學的最大謎團!有超過90%的世界都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但,它們究竟是什麼?──《大人的宇宙學教室:透過微中子與重力波解密宇宙起源》
人類所認識知道的物質,僅僅只佔據了4-5%左右的宇宙,剩下的,全都是不可見的暗能量和暗物質。更神秘的是,科學家仍然不知道這些傢伙的真面目。
宇宙
微中子
普朗克衛星
暗物質
暗能量
物質
衛星
超對稱粒子
重力波
6
2
太空天文
科學大抖宅
・2020/12/15
終於抽到 SSR 微中子啦!人類首見太陽稀有核反應的直接證據
2020 年 11 月 25 日,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篇別具意義的論文:義大利格蘭薩索國立實驗室(Laboratori Nazionali del Gran Sasso)的研究團隊Borexino Collaboration首度偵測到,來自太陽核融合過程中碳氮氧循環(carbon–nitrogen–oxygen cycle,CNO cycle)的微中子。
CNO cycle
p-p chain
太陽
微中子
核融合
碳氮氧循環
54
5
專欄
科學大抖宅
・2020/09/02
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的粒子──微中子(二)
1930年,物理學家包立為了解決貝他衰變裡能量不守恆的問題,假想一種觀測不到的新粒子;這個想法引起了理論物理學
包立
微中子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科溫
萊因斯
費米
2
0
專欄
科學大抖宅
・2020/09/01
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的粒子──微中子(一)
科學家觀察到,在阿爾法衰變和伽馬衰變中,做為產物的阿爾法粒子和伽馬射線都以非常特定的能量出現,一如量子力學理論的預期;然而,貝他衰變放射出來的電子,卻具有很寬廣的能量範圍,這相當地不尋常──電子的能量變動,意味貝他衰變後的總能量不是定值,完全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伽馬衰變
微中子
貝他衰變
阿爾法衰變
0
2
科學傳播
活躍星系核
・2018/12/29
2018《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Science》盤點時間,2018 年被票選出的十大科學突破包含了:微中子、基因定序、RNAi 藥物「Onpattro」等等,可說是生科稱霸的一年。
MeToo
RNAi
Science
Single-cell RNA-seq
十大科學突破
微中子
新仙女木事件
格陵蘭冰川
液滴
胚胎發育
鑑識系譜學
0
1
好書搶先看
臺大出版中心
・2018/02/07
重力波:探測十三億光年外的黑洞合併──《宇宙的顫抖》
愛氏的場方程,波濤壯闊,歷久彌新,它將帶領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解讀宇宙暗能量與暗物質的奧祕。(直接偵測到引力波的發現,獲 2017 年諾貝爾物理獎。引力波三傑之一的追沃不幸於2017 年 3 月 7 日逝世,令人扼腕。維思、巴利許〔Barry Barish,1936-〕和索恩獲頒 2017 年諾貝爾物理獎。)
引力波
微中子
重力波
電磁波
黑洞
0
1
來自台灣
臺大出版中心
・2016/04/28
見微知著 微中子探索宇宙起源——《臺大科學家的研究故事》
2011 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臺大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陳丕燊,率領「天壇陣列」微中子天文臺研究計畫團隊登上南極,此行目的是安裝由臺灣主導的 ARA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第一座天線臺;這是中華民國百年來首次在南極進行的科學研究,正好遇上人類首次抵達南極點百年紀念,陳丕燊在那裡插上親自手繪的中華民國國旗,讓它飄揚在−40˚C 南極蒼穹下,寫下我國天文研究新頁。
南極
天壇陣列
微中子
陳丕燊
0
0
專欄
科學月刊
・2015/12/18
2015 諾貝爾物理獎:地底水槽探索微中子震盪-《科學月刊》
今(2015)年10 月6 日,諾貝爾遴選委員會宣布物理獎由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與亞瑟.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表彰他們找到微中子(neutrino)震盪的證據,進而推測微中子具有質量的貢獻。
契忍可夫光
微中子
諾貝爾物理獎
超級神岡大水槽
0
0
專欄
張瑞棋
・2015/04/25
包立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4/25
就在普朗克首創量子說的這一年,包立誕生於奧地利。這位天才型的物理學家不到25歲就提出「包立不相容原理」,因而也躋身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
包立不相容原理
微中子
科學史上的今天
自旋
量子力學
0
0
來自台灣
科學月刊
・2012/12/12
獨樹一幟—遠征極頂探尋微中子
2011年,距人類首度征服南極極頂屆滿一百周年,對全世界而言意義非凡,而台灣的科研團隊也在此時登上南極大陸。這是台灣學者首度遠征南極,不僅意味國內科學水平受到國際所肯定,更象徵台灣天文研究邁向了新的里程碑。
南極
南極脈衝瞬態陣列
天壇陣列
微中子
陳丕燊
0
0
文章導覽
1
2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