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追蹤
微中子
17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科學月刊
・2012/12/12
2011年,距人類首度征服南極極頂屆滿一百周年,對全世界而言意義非凡,而台灣的科研團隊也在此時登上南極大陸。這是台灣學者首度遠征南極,不僅意味國內科學水平受到國際所肯定,更象徵台灣天文研究邁向了新的里程碑。
PanSci
・2012/11/28
PanSci M.I.C在末日之際聊「未來」,請到兩位講者廖英凱和陳志清,分別從目前最尖端的微中子探測、人造細胞膜技術、複雜系統預測,談現代科學研究對人類未來的科技發展。這兩位講者也是首場M.I.C.的參加者,果然在「『未來』的那一天」成為M.I.C.的講者了。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6/28
從 10 公尺的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 SPT)得到的數據分析對最廣為人們接受的暗能量(dark energy)解釋提供了新的支持。暗能量是負責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來源。這些數據強烈支持愛因斯坦的暗能量模型 ─ 宇宙常數(cosmological constant)。
only-perception
・2012/03/27
一群由 Rochester 大學與北卡羅萊納州大(NC State)所領導的科學家首度利用微中子(neutrinos)束傳送一則訊息。那是一種幾乎沒有質量的粒子,行進速度近乎光速。這一則被傳送的訊息穿過 240 公尺的岩石,內容即是:「Neutrino」。
活躍星系核
・2012/03/09
大亞灣微中子振盪實驗團隊宣布,首次發現微中子新的一種振盪模式:量測微中子於運行過程中轉換為另類微中子的概率。此項研究結果將開啟通往物理新知的大門,未來可望能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奧秘。
科學月刊
・2011/12/13
反觀物理學界則相當謹慎,很少人接受這些報紙標題結論。甚至, CERN-Gran Sasso 團隊也在他們論文的最後鄭重地說:「我們不企圖對這個實驗結果作任何理論上或現象上的解釋。」為什麼媒體和物理學界有如此大的反差?為什麼物理學界對微中子超光速實驗的態度如此謹慎?原因要從500 年前談起。
臺北天文館
・2011/10/29
ICARUS( Imaging Cosmic and Rare Underground Signals)研究團隊的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Sandro Centro等人,在義大利阿奎拉省(L'Aquila)附近的Gran Sasso國家實驗室,接收來自瑞士日內瓦CERN高能粒子實驗室所發出的微中子光束,兩地相距約730公里,這是所謂的CNGS計畫(CERN Neutrinos to Gran Sasso)。但與OPERA實驗不同的是,ICARUS實驗不直接測量微中子的速度,而是測量微中子能譜,結果發現其中不存在Cohen等人在3個月前提出的「Cohen-Glashow效應」預測,因此微中子的速度不會超過光速。
[LOG] 02:08:18:405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LOG] 02:08:18:413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08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2:08:18:622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2:08:18:622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2:08:18:799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2:08:18:800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