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讀力書展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媒體素養
5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媒體素養
教育
會考
科學素養
考題
課綱
STEM
數位時代
科技
科技政策觀點
互動參與
新媒體
溝通
偶像劇
媒體
早熟
科學新聞
新聞
科學家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評論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活得科學
科學月刊
・2019/08/01
最新的國中會考數學題,有核心素養導向嗎?──《科學月刊》
108課綱新上路,未來的教育將以素養取代能力,著重於素養導向教學,然而,以熱騰騰剛出爐的國中會考考題來看,我們的題目設計是否有成功引導孩子們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呢?這樣的考題又會有哪些值得討論的內涵?本文中,筆者將藉由防曬乳液的數學題,從科學和媒體素養出發,輔以自己在數感盃的體悟,對於學問的學習和解決世界問題之間的連結,有一番深刻的討論。
媒體素養
教育
會考
科學素養
考題
課綱
0
0
專欄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
・2019/05/23
隨時上網的數位時代,現代人該具備哪些素養能力?
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育,人才是國家發展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完善的人才培育包含培養人民健全心智與體魄,以具有獨立思考及創造能力,以及養成生活所需技能、就業所需專業知能,以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因此,在資通訊科技融入教育已成趨勢的當下,未來教育勢必將作出改變,需培養出具有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或是解決所面對問題的能力的人才,也就是未來學子除了掌握傳統的專業學科領域知識外,更需加入數位素養能力的養成
STEM
媒體素養
教育
數位時代
科技
科技政策觀點
0
0
專欄
泛知識節
・2019/03/15
泛知識節紀實:在新媒體已經不新的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媒體人?
在網路平台架設簡易、資訊傳播快速、內容大爆炸的發展下,連「新媒體」都已經不再是新的現象時,那麼,我們到底還需要怎樣的「媒體」? 本場對談邀請了《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端傳媒》主編李志德、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DJ Hauer (謝政豪),從媒體平台、內容製作方式和獲利模式等不同面向來檢視台灣媒體的現況,並且進一步反思、討論一些問題。
互動參與
媒體素養
新媒體
溝通
0
0
科學傳播
蔡明燁
・2011/09/25
科學態度VS.媒體識讀
日前有媒體指出,國內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將小女生們出現性早熟的趨勢歸咎於偶像劇,宣稱偶像劇的熱情場面和浪漫情節會讓小 朋友們產生過多的綺想。雖然該報導也試圖提出另一種見解,在新聞中訪問了另一位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過多油炸類食品(如炸雞之類),更可能是造成體質變化、提早性徵的主要因素,但因為記者對第二位醫師的採訪猶如曇花一現且缺乏聳動性,報導的焦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偶像劇導致性早熟」這個因極簡化而老少易懂、又具有震撼效果的話題身上。
偶像劇
媒體
媒體素養
早熟
科學新聞
0
0
科學傳播
蔡明燁
・2011/09/25
當科學家遇上新聞記者
一般而言,媒體素養有四個重要面向:接近使用媒體的能力、對文本的分析能力、評估能力,以及產製媒體內容的能力。近年來歐美各國極力提倡培養公民社會對科學的公眾理解,使科學傳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加強科學傳播的方法之一,便是要鼓勵科學家與大眾直接對話,提升科學家產製媒體內容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要增強科學家的媒體素養。
媒體
媒體素養
新聞
科學家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