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9/20
圖靈稱為「模仿遊戲」的測試其實很簡單:提問者會事先寫好問題,然後對不同房間的人與機器提問,再根據他們的回答辨認哪個房間裡的答題者是人,不是機器。
・2015/06/23
圖靈,一個科學界無人不知的名字,不只在二戰期間破解德軍密碼救了百萬人命,更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先驅,至今無「機」能破的圖靈測試,更被奉為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的圭臬。他一生的科學成就極高,卻因為性向而飽受委屈,甚至因此被「判刑」與逐出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
・2015/05/11
全世界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5年4月28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公開呼籲美國政府接受同性婚姻,以促進正義及國民健康。文章內容強調:「婚姻制度是一個穩定、長期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能促進健康、避免某些疾病風險、也能建立健康的家庭。」同時文章也遺憾的表示,有許多同志個案為了不友善的社會付出代價,污名與羞辱帶來壓力、焦慮、憂鬱,甚至自殺。
・2015/04/07
這篇論文無論是荒謬程度、科學倫理判準、或是對同性戀的早期學界看法,都很值得深思。雖然早就耳聞這篇研究,但是沒想到,看到原文仍還是頗為震撼......
・2014/10/30
即便研究強國對LGBT族群的態度已友善許多,但許多LGBT科學家還是害怕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因為論文發表、職業發展和晉升很大程度上都基於同行的評審,而他們的態度則會多少受到有意無意的偏見影響,而許多學生可能乾脆不選擇研究道路。特羅特表示:「我擔心科學界可能因此喪失了一大批人才。」而改變這一現狀的唯一辦法,就是科學家群體能夠認真去傾聽他們中的LGBT成員的聲音,並展開真誠的對話,而實驗室正是極佳的場所。
・2014/09/29
在台灣,社會對於美國精神醫學同性戀去病化這樣的結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知悉,對於它是如何發生?是值得深入探查。但,我看著網站上每個文字都認識,組合起來,離科學有好遠好遠的距離,交雜背景知識的缺乏及引證錯置,背離了同性戀去病化的醫學科學史,本著科學的精神追根究底,先將正確的的科學知識帶入,在未來正反兩方的辯解基礎減少於建立在觀點謬誤及扭曲的科學知識上。
・2014/07/08
WHO的研究小組發表建議書,認為性向相關的心理疾病應該要從國際疾病分類(ICD)上除名,不只是因為這個疾病診斷分類沒有科學基礎,更是為了保障人權。
・2014/06/11
當人類物種呈現這樣的性取向多樣性發展時,可以預期它們各自有其存在意義,保障各個性取向次族集能在人類社群中得到公平與尊重的存在空間,才能充份發揮它們在演化上的優勢,確保人類物種的穩定發展。
・2014/06/03
一般刻板印象會認為女性天生比較會照顧小孩,不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在成為父母的那刻起,大腦都會啟動獨特的「親職神經迴路」,甚至連男同志伴侶中也會有類似的現象。這顯示「母親的本能」並非女性所獨有,而是任何成為父母的人都擁有,或許我們該重新看待傳統觀念對女性親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