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化石
101 篇文章・
3 位粉絲
張之傑
・2021/11/17
在皇后區的兩個半小時,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澳洲白䴉。牠們大搖大擺地在路上行走,一點兒也不怕人,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鳥呢!據說此鳥過去市區少見,一九七○年代後期進入澳洲東海岸城市,數量愈來愈多,牠們原有的沼澤區自然棲地反而愈來愈少。澳洲白䴉進入城市後,已成為市區一景。
科技大觀園
・2021/10/29
張鈞翔從小便是動物的愛好者,也喜歡恐龍。出於興趣,他在東海大學生物學系取得學士與碩士之後,留學英國成為倫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博士,返國任職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博物館的日常工作以外,也埋首於化石研究,替臺灣豐富的化石留下一筆又一筆紀錄。
TRY
・2021/09/18
2010 年,台灣學者在墾丁意外發現了一個未開發的石灰岩洞穴,裡面堆積了許多陸生動物骨骼化石,其中發現的三顆大型貓科動物牙齒,被認為是台灣首度發現的花豹化石紀錄。
天下文化
・2021/09/12
同步輻射分析技術發揮獨特價值!一個由台灣及加拿大學者組成的團隊,運用超高解析二維紅外光譜顯微術,在恐龍化石中,找到全球最古老且保存完整的膠原蛋白。
Crystal
・2021/09/04
美洲豹一看名字就能知道,現在只能在美洲看到野生的族群了,但牠竟然是起源於非洲,擴散到歐亞大陸,再遷徙至美洲的!但為何美洲豹會消失在歐亞大陸上?
馬可孛羅
・2021/08/14
恐龍時代跨越了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長達一億四千萬年,然而這個曾經輝煌的生物相,早已在六千五百萬年前謝幕了,想要窺探當時地球上的欣欣向榮的,就必須透過眼尖心細的考古學家,進行縝密的搜索。巴納姆.布朗正是考古學界的佼佼者,素有「化石先生」的美譽,並與霸王龍化石譜出一段奇妙旅程。
馬可孛羅
・2021/08/12
一齣跨越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長達一億四千萬年的浩瀚三幕劇,請各位恐龍迷坐好,我們現在把氣溫調熱、地球板塊聚攏,古老的爬蟲類找來,鋪好裸子植物、蕨類植物,首先要帶來的是關於我在原始小島尋找大型恐龍化石的故事!
胡芳碩
・2021/07/15
近日由捷克、瑞典、德國、墨西哥所組成的跨國團隊,在知名期刊 《Current Biology 當代生物學》發表了來自於奧波萊西里龍糞便中的甲蟲新種:龍糞三疊藻食甲蟲 (Triamyxa coprolithica),牠不僅代表了藻食亞目 (Myxophaga) 的全新支系,也是首次從糞便化石裡面描述的昆蟲新種。
寒波
・2021/06/29
1900 萬年前,大洋中 90% 鯊魚消失,損失 70% 多樣性,原因不明。
嚴融怡
・2021/06/06
生態系統當中的掘穴者經常都很隱匿或是不太起眼,除了那些較大的鼴鼠、草原犬鼠、穿山甲、狐狸、貛、袋熊等動物,或是某些比較有名的掘穴鳥類像是翠鳥、棕沙燕、蜂虎等等。有更多的掘穴者,是那些絕大多數時光都待在土壤或水域沉積物裡面活動的動物群,如蚯蚓、白蟻、蟹類和各類蠕蟲等等。
[LOG] 05:07:56:561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5:07:56:569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5:07:56:654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5:07:56:655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5:07:56:778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5:07:56:779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