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2/26
禽流感病毒的亞型很多,但影響人類的感染與流行仍是少數的亞型。所以本文針對影響人感染與在臺灣、亞洲其他地區流行的四種重要禽流感亞型病毒,詳述其臨床病徵與病患處置、在動物衛生與公共衛生的防治作為及全球大流行前的準備,特偏重各環節的偵測工作與衛生教育。
・2016/01/06
現在愛滋病雖然已經能夠用藥物控制了,算是能說是有藥救了的慢性病。可是民眾仍對愛滋病聞之色變。我有位朋友要搭捷運上下班,擁擠的車廂裡人們之間的肢體接觸讓她甚感困擾。有陣子她察覺車廂內大家似乎特意和她保持距離,有時候座位旁是空的,人滿的車廂仍沒人坐下。她後來發現,原來那時候她都在捷運上讀一本書《戰勝愛滋:一段永遠改變醫療科學的故事》(Cured: How the Berlin Patients Defeated HIV and Forever Changed Medical Science),書有鮮紅色顯眼的封面,還有四個大字《戰勝愛滋》配上副標的小字。
・2015/07/15
相信大家從新聞中或多或少有聽聞「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Ebola virus epidemic in West Africa)。去年底台灣南部還驚傳疑似病例,還好只是虛驚一場。可是在交通異常便利的現代,伊波拉病毒境外傳入任何亞洲國家都不是件機率低的事件,台灣外交部與疾管署於 2015 年 3 月 19 日在台南成立東南亞第一個伊波拉防疫訓練中心,疾管署派員到美國學習伊波拉病毒的醫護技術,再透過訓練技轉給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學員。
・2014/06/19
氣候變遷的加劇同時,也推動傳染病的擴張和轉變,究竟推動傳染病空間擴散的機制為何?未來在空間分布上又呈現什麼趨勢?是世界各國面對傳染病風險管理的挑戰。台大地理系溫在弘教授是計量科學的專家,也致力於傳染疾病的空間流行病學研究,本專題以「如何驗證通勤與登革熱傳播關係」為題,看看溫在弘如何藉由一篇精彩的學術研究解答這個問題。
・2014/06/10
自1961年後,台北市由一年最低溫超過25℃的天數為35天,至今已經超過100天,坐在冷氣房,妳可能感受不到暖化的影響,但是對疾病傳播而言,就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了。氣候變遷之下,究竟公衛體系與全民共同防疫之時,面臨到哪些新的挑戰?我們又可以怎麼媒合科技發展與現實課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金傳春教授指出,因地制宜的策略與公衛體質的改良,是長期因應氣候變遷的防疫關鍵。
・2014/06/10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及東亞颱風必經路徑的交叉位置,地震是台灣的常客。不過以氣象事件釀成的災害來看,除了地殼或大氣的運動本身的威力,也不可忽略災後傳染病爆發的風險。金傳春教授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博士,目前除了任教於台大公衛學院外,也長期參與第一線防疫工作,甚至架設「防疫先鋒」網站(http://www.eid.url.tw/)參與防疫實務,本專題將由金傳春老師說明災區「為何」以及「如何」防疫。
・2014/05/22
川崎氏病是一種好發於幼兒的疾病(年齡為六個月至五歲以下),這種病的好發期集中在四月至六月,由小兒科教授川崎富作 (Tomisaku Kawasaki) 於1961年在日本首度紀錄;病發初期可注射抗體治療,若初期未治療妥當,則後期會發生冠狀動脈發炎甚至引起心臟病。這個疾病的成因至今仍是個謎,對於是否是單純因環境引起的自體免疫,還是由病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仍未有定論。
・2014/02/22
就像超人碰到綠色克利普頓石一樣,都教授一旦接觸到地球人的唾液(或者血液),超能力就會衰弱,嚴重還會昏迷,跟平凡的地球人沒兩樣(但還是很有錢跟帥氣)。或許可以用地球上有限的研究,幫助都敏俊無後顧之憂地吻千頌伊。
・2013/11/09
霍亂聽起來像是個有歷史的,早已離我們遠去的古老疾病。2010 年 10 月,海地爆發有史以來第一次霍亂大流行,在接下來兩年間造成超過 60 萬人感染,到 2013 年 8 月已經奪走 8231 人的生命。而這場浩劫的兇手,居然來自聯合國派駐在當地的和平部隊。真的是這樣嗎?有科學證據可以支持海地政府的指控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