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7/24
統計數據是謊言,不應該採信?數字可能騙人,但是文字也會,如何詮釋我們看到的數據,我們透過理解統計的瑕疵,看到每一項統計數據想要捕捉什麼,以及它會刻意忽略什麼,來增強統計的價值。
・2020/07/23
近日有關於以古代遺傳學探討東亞地區的遺傳史,除了前文提及的兩項研究,近日問世的第 3 篇論文則著重於東亞的東北部。研究的 55 個樣本年代介於 1700 到 7500 年前,如仰韶、龍山、石峁等重要的古文化,都有樣本包含在內。
・2020/07/23
台灣所屬的東亞,最近有數項這類「古代DNA」的論文發表,其中也包含來自台灣遺址的樣本;對於東亞遺傳歷史,一系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新石器時代東亞的人類族群,跟現在的人類有關連嗎?南島語族的源頭與移動又有什麼發現?
・2020/07/14
嬰兒有著「丘比娃娃」的外表,大大的前額、圓潤的臉頰,使他們看起來特別可愛,比較容易吸引照顧者或其他人的注意而被疼愛,稱作丘比娃娃現象。這個現象還有個比看起來可愛更重要的功能,也就是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2020/07/10
近年來海洋保育意識抬頭,海洋哺乳類觀察員(MMO)成為國際間備受重視的工作,泛科學邀請到資深觀察員 Niki 聊聊對這份工作的心得。他認為觀察員作為海洋保育的第一線,是生態保護的重要橋梁,要有熱愛海洋生物的心,並需懂得在長時間看海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2020/07/10
向來為女性族群勇於發聲的流行女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在最新音樂錄影帶〈The Man 〉中,大玩女扮男裝的梗,強調大眾應正視女性在社會中被賦予的雙重標準與歧視,其中也埋藏了許多她在音樂產業中所面臨的霸凌與艱辛。
・2020/07/10
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每日的生活都脫離不了植物。保持「植物健康」既是地球生態系統的基礎,對維繫生命至關重要,更是人類糧食安全的保障。2018 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宣佈 2020 年為「國際植物健康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lant Health),旨於「保護植物,保障生活」提升全球對於「保護植物健康」之意識,進而遠離飢餓及貧窮、保護環境及促進經濟發展。
・2020/07/08
吃,作為生態學與原住民在地知識的交會點,領著我們深入傳統,進而理解並想像地方上充滿各種發展的未來。「地方發酵:原住民食文化」,邀請到「小米方舟計劃」的夥伴,臺北醫學大學醫文所的林益仁老師,以及來自尖石鄉的泰雅族人芭翁老師與夏禾大哥,分享他們如何在復育小米的過程中找到「保種」的意義,並探索微生物的奧妙,重新詮釋原住民最擅長的「發酵」。
・2020/07/08
回首臺灣的情境,雖然沒有誇張到燒毀基地台,但也曾有抗議氣象雷達站與阻擋海底電纜的社會爭議,迄今也有現任立委因顧慮電磁波危害,在選前提出反對雷達站、各式基地台和海底電纜等主張。形塑科學文化的使命,不僅止於教化與啟迪,更在爭議科學議題的辯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