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追蹤
科學傳播
2885 篇文章・
4894 位粉絲
+追蹤
Y. H. Sun
・2012/08/15
來自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以及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大腦內的淨化系統——一個可以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退化症相關的蛋白質沖走的排水系統,這項研究刊載於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並指出星狀膠細胞(astrocytes)在維持神經系統的運作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貓頭鷹出版社
・2012/08/14
「因為體臭太噁心,受試者丙必須在戴頭盔不到十小時的時候,把頭盔先拿下來。受試者甲和乙在這之前早就把頭盔拿下來了。」結果沒有用。拿下頭盔後,體臭「無法遏止地從太空裝的頸部飄散出來」,根據乙在第四天的形容,整個情況「恐怖極了」。
SciDev
・2012/08/14
科技政策專家 Caroline Wagner 說,為了讓科學真正對發展有用,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包容性的系統來追蹤出版物。
cleo
・2012/08/05
俗語說人如其食,另外根據新的基因研究所示,你就是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吃下肚的東西。不管是健康飲食還是不健康的飲食,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DNA,而且已改變的還可以傳給下一代。這個理論長期以來都未被證實,但兩個不同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事情或許正是如此。
PanSci
・2012/08/05
前些日子,PanSci 小編在 Facebook 上貼了一則標題為〈西瓜針催熟增甜當心傷腎〉的獨家新聞,文中所附之新聞截圖指出「打針的痕跡」與「白色西瓜子」,是判斷該顆西瓜是否被打過催熟針的依據,但這樣的說法是否屬實,仍有疑慮。在網路上搜尋新聞關鍵字後,確實找到了許多相關的文章,然而就搜尋結果來看眾說紛紜、真偽難辨,因此 PanSci 在Facebook 上提出疑問,希望有熟悉植物的朋友協助解惑。除了新聞正確性與催熟針問題的討論之外,也有朋友提出應對不實或可疑網路謠言的可能作法,以及關於查證求知與科學素養的論辯,非常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8/02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遺傳性癲癇症的成因,這項發現能應用於許多疾病的治療,從其他形式的癲癇到脊髓損傷。
Jacky Hsieh
・2012/08/02
過去的研究認為兩種注意力歷程是由不同的腦區控制的:由下往上的注意力發生在後頂葉;而由上往下的注意力發生在前額葉。新的研究發現,前額葉與兩種注意力處理歷程都有關。
活躍星系核
・2012/08/01
基礎物理學獎基金會於七月三十一日公布了九位得獎者,他們因研究成果走在物理學領域前端而獲獎,但同樣也引人注目的是,每位得獎人將可獲得三百萬美元的獎金,金額遠遠超過其他類似的世界級獎項。
Y. M. Huang
・2012/07/25
在心理學領域一個持續有爭議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思考究竟是以甚麼面貌呈現的,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就是來檢驗到底思考是否需要仰賴語言。
蔡宇哲
・2012/07/19
行為科學總是希望研究可以得到因果關係的結論,如此就可以說明因為OOO所以XXX,若不要OOO就不會XXX這樣清楚又簡單的概念。然而大部分的行為研究不容易得到這麼好的結果,常常只能得到兩者為高相關,但相關終究只是相關,無法代表兩者具有因果關係。
[DEBUG] 05:33:10:409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05:33:10:480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05:33:10:597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5:33:10:59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5:33:10:633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5:33:10:635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