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1/23
沒錯。科學確實有大小眼之分:在偵(調)查程序程序中,即便是與科學基本性質有所違背的技法,只要對案情方向的釐清以及嫌疑犯的排除有所助益,管你靈媒測謊超感應,只要被告同意,用了也無妨。
・2015/11/19
「某個程度上,正常思考就是一種對現狀的順從。人們總是想傳達患有精神疾病者煎熬受苦的意象,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單純,我認為精神疾病或瘋狂也可以是一種超脫。」
・2015/11/18
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可以隨手按下快門,即拍即得,絕對無法想像最初法國發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 Nièpce)在1827年拍下史上第一張照片時,曝光竟要超過八小時才能完成。如此耗時的「日光蝕刻法」,即使在兩百年前當然也不具實用價值,因此當1829年,已頗負盛名的達蓋爾找上尼埃普斯時,兩人一拍即合,著手研究新的攝影技術。
・2015/11/17
出生於 1790 年 11 月 17 日的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F. Möbius)除了在數學方面有所貢獻,他還是位天文學家。不過,他的名字之所以仍為世人熟知,卻是因為他在年近七十時的一項偶然發現:莫比烏斯環。
・2015/11/03
1664年的今天,年輕的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3)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展示他的畫作。這可不是一般的肖像畫或風景畫,而是他多年以來,一筆一畫精細地繪出顯微鏡下的世界。只見跳蚤、蝨子的纖毛畢露、蒼蠅的複眼結構清晰可辨,而軟木薄片成了一堆小格子整齊排列而成的網狀。虎克將這小格子稱為「細胞」,自此成為生物細胞的名稱。
・2015/11/02
從現今習以為常的直升機到未來世代的自動無人機,垂直起降科技已逐漸崛起並躋身主流。
・2015/11/01
即使是新手廚師都知道,甜點中多加點糖會變得較甜。不過,許多廚師卻不清楚,糖也會對「口感」產生極大影響,舉凡餅乾到冰品等各種食物的結構都會因此改變。甜味劑有許多型態,大半都是在家下廚的人耳熟能詳的食材,包括結晶狀的白砂糖、深棕色的黑糖、濃稠液體狀的糖蜜,以及明亮的金黃色蜂蜜。大家較不熟悉的是甜味劑真正的作用。
・2015/11/01
十九世紀的週期表,就像一張天空星座圖,充滿了神祕的美感,如此迷人的圖案似乎暗藏了構成萬物的傳奇密碼。元素的性質與原子量之間是否存在某一種關係?這不是一個突然的想法,而是西方自然哲學
・2015/10/30
即便食材都已妥善烹調,有些燉菜、湯品和醬汁的味道仍不盡如人意。所有材料似乎都已調理到位, 但料理就是有點單調乏味。醬汁、高湯或肉汁並不如預期中美味、豐富、濃郁或層次分明。究竟缺少了什麼?答案是─「增味劑」。
・2015/10/28
對許多在家下廚的美國人而言,香料常讓人一頭霧水。我們會在烘焙時使用香料,但反而較少在烹煮鹹味料理時添加香料,部分原因在於:我們不知道如何購買香料,也不清楚香料真正的功用。不過,想要有效增加香料的風味,你有幾個選擇:加熱、研磨香料,或者是以油脂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