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垂直起降無人機──《知識大圖解》

知識大圖解_96
・2015/11/02 ・199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72 ・九年級

起降無人機
本圖出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13期(2015年10月號),全見版請點擊圖片放大。

從現今習以為常的直升機到未來世代的自動無人機,垂直起降科技已逐漸崛起並躋身主流。

打從人類開始夢想飛行之際,便開始想像替飛機加上垂直起降的功能;其中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就是這類科技的創始者之一,他手擬了一款現代最常見的垂直起降飛機──直升機。達文西的設計雖未經實際測試,也從未真的飛離地面,但這種俗稱「空氣螺旋槳」的機器採用螺旋設計,其實早已用上了壓縮空氣製造升力的基本原理。

自那時起,有一大票發明家都希望能將自己的原型機送上藍天,但接下來五百年間,垂直起降的科技似乎沒什麼進展。達文西的自轉旋翼機(gyrocopter)儘管已經落伍許久,這位義大利天才所採用的飛行原理基本上卻沒什麼改變。

二十世紀初可說是飛行世代的開端,1907年,法國的垂直起降科技終於順利通過測試,這可是史上頭一遭。飛行界的領頭先鋒雅各.寶璣(Jacques Breguet)、路易.寶璣(Louis Breguet)與保羅.柯努(Paul Cornu)發明了可以短暫低空盤旋的垂直起降飛機,垂直飛行技術首度向成功邁開了一小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航空科技發展迅速,各式各樣的設計如雨後春筍般自世界各地湧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對於更新、更快、更有效率的戰機需求激增以便深入敵軍,因此直升機大抵上仍然不受重視,直到1940年代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情勢才改觀。德國納粹早期會運用直升機進行偵察、運輸與傷患後送等任務,但直到1944年直升機才開始量產。

數百架由工程師伊戈爾.西科爾斯基(Igor Sikorsky)設計的R-4、R-5、R-6直升機在二戰最後一年間陸續完工出廠,提供同盟國部隊諸多支援,二戰剛結束時,垂直起降飛機更是聲名大噪。與達文西的自轉旋翼機不同,新型直升機的主旋葉可以迅速將空氣向下壓擠,製造出升空不可或缺的升力,尾端也有一組尾旋翼,可以避免直升機原地打轉。

隨著國際局勢陷入冷戰時期,許多人認為垂直起降飛機會是未來的趨勢。當時全球的確有遭受核子爆炸摧殘的可能性,災難一旦成真,所有可用跑道都將遭到摧毀,因此若有飛機能夠在任何地方隨時起降,必可稱霸天空。因此,美軍後來便陸續嘗試許多古怪的垂直起降飛機,如實驗性戰鬥機洛克希德XFV鮭魚機(Lockheed XFV Salmon),或甚至是受到飛碟啟發的飛行車(Avrocar),但絕大多數都失敗,計畫也隨之中斷,唯一成功挺過冷戰時期的只有英國航太公司(BAE)製造的海鷂戰鬥攻擊機。

海鷂機也叫鷂式戰鬥機,是第一款研發成功的垂直起降噴射機;四管向量噴嘴可以將噴射機的引擎推力導向90度內的任何角度,讓飛機能夠縱向、橫向飛行,在空中改變行進方向,或甚至滯空盤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鷂機具備了垂直起降能力,所以特別適合在航空母艦上執行任務,其渦輪風扇引擎由勞斯萊斯(Rolls-Royce)製造,搭配卓越的靈活性與先進武器系統,令人不敢小覷。

另一架於冷戰時期出線的飛機則是V-22魚鷹機。在貝爾與波音兩公司聯手之下,具備縱向推力的魚鷹運輸機搭載了兩組傾斜式旋翼,能像直升機一樣盤旋或垂直降落,也能轉換推進方式,像渦輪螺槳飛機一樣飛行。

魚鷹機的飛行距離超過740公里,能夠迅速運送30人的部隊,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執行重大潛入與撤離任務時扮演了重要角色;魚鷹機甚至還能將25公尺長的機翼收攏,將機身縮到只剩5.6公尺寬,因此非常適合停放在航空母艦上。

時代不同,工程師須克服的挑戰也隨之不同。軍方現今面臨的問題除了製造飛機要經濟實惠,靈活性高,飛機還要具備智慧才行;未來軍火商與國防部會愈加重視將垂直起降科技應用到軍用無人機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目前操控這些機器的電腦已經走在時代尖端,但讓機器升空與平安落地的物理學基本上並未改變。

不管是透過遠端遙控還是自動飛行,垂直起降無人機能完成的任務將相當多元,包括運輸、偵察或甚至發起攻擊。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介紹了幾項令人振奮的願景,這些都是航空產業中最棒也最聰明的發明,垂直起降科技勢必稱霸下個世代。

NASA垂直起降無人機正式啟航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混合式電動飛機別名「滑溜閃電GL-10」(Greased Lightning GL-10),翼長僅三公尺,但卻把垂直起降科技利用得淋漓盡致。十具獨立螺旋槳可加大垂直攀升的效率,接著機翼與尾板可一同傾斜改變角度,並轉為橫向飛行;兩具螺旋槳提供全部動力以節省能源,其他螺旋槳則依據空氣動力學的概念暫時收攏。

由於動力來自潤滑油般的燃料與電池電力,所以GL-10才得到滑溜閃電的別名。引擎採混合動力設計,代表這架飛機不會像一般的噴射機一樣笨重,機體設計自然俐落得多,能源消耗也減低不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L-10原型機顯然體積太小,運輸酬載量不大,但NASA透露,GL-10屬於「無尺度」(scale-free)設計,亦即其重量與量度規格也能套用到更大的尺寸;也就是說,如果進一步測試順利,與GL-10相似的大型機種將愈來愈普及。

 

本文節錄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13期(2015年10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知識大圖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知識大圖解_96
76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How It Works擅長將複雜的知識轉化為活潑有趣的圖解知識,編輯方式以圖像化百科呈現,精簡易懂、精采動人、深入淺出的圖文編排,讓各年齡層的讀者們都能輕鬆閱讀。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飛天車即將登場,科幻電影夢想成真?
PanSci_96
・2024/09/01 ・1321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飛天車的革命性技術:從無人機到 eVTOL

你知道嗎?今年巴黎奧運,大家終於能親眼見證那個在科幻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夢幻交通工具——飛天車。這項技術或許會改變我們的通勤方式,讓塞車成為歷史,隨時隨地想飛就飛。

德國公司 Volocopter 將在巴黎奧運期間推出空中計程車服務,來驗證飛天車的可行性。這不僅僅是技術創新,Volocopter 還強調他們的飛天車非常環保,而且噪音極低,不會像直升機那樣帶來城市上空的巨大噪音轟炸。其實,不只是 Volocopter,包括現代汽車在內的多家汽車製造商也都宣布加入這場飛天車的競賽。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那麼,飛天車會是未來十年交通工具的主角嗎?這項技術值得投資嗎?還是僅僅是商業噱頭,實際需求並不大?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興趣,那我們就需要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識。

首先,什麼是飛天車?2023 年 6 月的巴黎航空展上,Volocopter 展示了他們的成品,取名為 VoloCity。雖然名字是由「速度」(velocity)而來,但 VoloCity 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車,而是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這類飛行載具更像是放大版、可以載人的多軸無人機,是私人飛機和直升機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 eVTOL 看起來像是大型無人機,但它可能徹底改變現有的飛行載具生態系統。傳統飛機和直升機由專業飛行器製造商生產,而 eVTOL 則結合了無人機和電動車的技術,使得更多企業可以進入這個市場,並且設計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創新。例如,奧迪和空中巴士在 2018 年推出了一款模組化概念飛天車「Pop.Up Next」,能在汽車和 eVTOL 之間自由切換。

此外,摩根士丹利預測,2040 年全球 eVTOL 市場規模將達到 1 兆美元,2050 年更會達到 9 兆美元。這些數據顯示,投資這個領域可能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摩根士丹利預測,eVTOL 市場在 2050 年將達 9 兆美元。圖/envato

飛天車的噪音與環境挑戰

飛天車不僅技術上有所創新,它的噪音控制也十分值得期待。與傳統直升機相比,eVTOL 的電動系統使其運行噪音大幅降低,這也是它的一大優勢。然而,儘管如此,我們仍需關注飛天車噪音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在城市中頻繁起降時可能帶來的問題。

至於飛天車的起降地點,現有的直升機停機坪、大型建築物或停車場的屋頂都可以被改建為 eVTOL 的起降點。一些公司甚至設計出可以在任何平坦表面起降的飛天車,真正實現了「門到門」的夢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有的直升機停機坪和屋頂可改建為 eVTOL 起降點,實現「門到門」飛行夢想。圖/envato

當然,這一切的實現還有待更多的試驗和技術驗證。目前,歐盟航空安全總署(EASA)規定,飛天車的安全標準必須與大型噴射客機相當。至於巴黎奧運期間的示範飛行,儘管目前仍在等待最終許可,但這已經是朝著飛天車商業化運營邁出的一大步。

飛天車的夢想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你會考慮搭乘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獨佔先「機」?無人機如何改變全球戰爭與經濟版圖?
PanSci_96
・2024/08/26 ・234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現代戰爭中,無人機的角色越來越不可忽視。從俄烏戰爭到中東衝突,無人機已經從戰場的輔助工具,逐步成為戰術的核心力量。例如,伊朗對以色列的空襲,以及胡塞組織在紅海對美軍的攻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這些無人機不僅成本低廉,還具有驚人的靈活性,從偵查、干擾到實施精確打擊,它們的功能無所不包。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舉例來說,在 2024 年 4 月伊朗對以色列的空襲中,伊朗發射了 170 架無人機與數百枚導彈。雖然以色列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了絕大部分攻擊,但一枚防空導彈的成本往往是無人機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同樣的情況發生在 2023 年底,胡塞組織利用僅需 2000 美元的無人機攻擊美國驅逐艦,而美軍為了防禦,使用了造價高達 200 萬美元的標準型導彈。這些數字顯示出,在不對稱作戰中,無人機的高性價比給傳統武器帶來了巨大挑戰。

這樣的發展讓各國紛紛投入無人機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美國的「地獄計劃」(Hellscape)便是其中之一。該計劃將數千艘無人潛艇、無人水面艦和無人機投放到台灣海峽,藉此增加中國艦隊登陸台灣的難度,並將整個海峽變成「地獄」。此外,美國也在研發無人機與有人戰機的協同作戰,透過無人機在前方吸引敵方飛彈,保護戰機的安全。

台灣的無人機發展之路

那麼,台灣在這股無人機浪潮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美軍印太司令部的新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四星上將表示,美國正計畫打造「地獄計劃」,一旦中國朝台灣發動進攻,美國將派出數千艘無人潛艇、無人水面艦和無人機,封鎖台灣海峽。這樣的防禦策略突顯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關鍵地位。

儘管台灣尚未完全掌握無人機技術的核心,但政府已意識到其重要性。2023 年底,經濟部成立了無人機產業發展專案辦公室,目標是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並在 2030 年達到 400 億元的產值。這項計畫無疑展示出台灣在無人機產業上雄心勃勃的願景。

台灣力推無人機產業,2030 年目標 400 億元產值。圖/envato

無人機技術的核心:通訊

要掌握無人機,首先要掌握的是其通訊技術。無人機的發展歷史顯示,通訊技術的突破是其成長的關鍵之一。早期的無人機僅能進行簡單的視距內操作(VLOS),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無人機已經可以進行超視距操作(BVLOS),這大大提升了它們的戰術應用範圍。

大疆是中國無人機技術的領導者,其發展的 2.4G 高清圖傳影像系統「Lightbridge」便是無人機技術的重大突破。這一系統能夠將無人機拍攝的畫面即時傳回給操作員,並維持一定的解析度與低延遲。這意味著無人機不再僅僅依賴肉眼操控,而是能夠進行更遠距離、更精確的任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2.4GHz 的頻段雖然穿透力強,但也面臨頻率擁擠的問題,容易受到干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代無人機開始使用 5.8GHz 頻段。這一頻段雖然傳輸距離較短,但資料傳輸速度更快,抗干擾能力也更強。在這兩個頻段之間,大疆開發的 OcuSync 2.0 技術能夠自動切換,確保始終使用最佳的訊號頻段,提供穩定的飛行控制和圖像傳輸。

這些技術上的突破使得無人機在戰場上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例如,無人機不僅能進行偵查和打擊,還可以通過蜂群技術同時發動多點攻擊,擾亂敵方的防空系統。無人機之間的通訊技術也發展迅速,無論是表演性的燈光秀,還是軍事上的蜂群作戰,無人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潛力。

反無人機系統的崛起

無人機的迅速發展同樣引發了反制無人機技術的需求。反無人機系統(C-UAS)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軟殺與硬殺。軟殺主要是針對無人機的通訊進行干擾,利用無線電干擾槍發射強大訊號覆蓋 2.4GHz 和 5.8GHz 頻段,使無人機失去控制。而硬殺則是直接摧毀無人機,例如使用火力攻擊或網子捕捉。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的教授格拉‧維斯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透過無人機的飛行軌跡來追蹤操作員的位置。由於無人機的動作會隨著通訊信號的強弱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用深度學習模型來分析,從而反推出操作者的位置。這一技術目前的準確率已經達到 7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美國的軍工企業開發了一款名為「路跑者 M」(Roadrunner-M)的自殺無人機。這款無人機不僅能像飛彈一樣追蹤目標,還能在完成任務後自動返航進行回收,降低了作戰成本。

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未來

台灣無人機具潛力,兼具軍事與災害通訊用途。圖/envato

儘管台灣無人機產業的起步較晚,但政府和產業界已經意識到其巨大的潛力。無人機不僅僅是一種武器,它還可以成為通訊網路的關鍵節點。例如,雷虎科技的 T-400 無人機不僅用於軍事,也正與中華電信合作,將無人機作為訊號中繼站,在災害發生時提供通訊支持。

隨著 5G、B5G 及 6G 的發展,無人機將成為未來通訊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無人機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係到國家安全,更涉及到未來的數位基礎建設。無論是在軍事還是民用領域,無人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未來有望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一個重要支柱。

總而言之,無人機技術正在改變戰場生態,而台灣也正在積極參與這場技術革命。隨著更多資源的投入,台灣有機會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無人機的發展並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競賽,還是一場關乎國家安全與經濟未來的戰略賽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