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2/17
鏡像治療最早是用來緩和截肢者的幻肢疼痛。最近十年,開始應用於中風偏癱的病人。在治療室中我們會利用一面大鏡子或一個鏡箱,如左下圖,將病人的患側手遮住,並請他專注看著鏡中健側手的影像,同時請病人用健側手做簡單動作,例如剪刀、石頭、布,或進行抓握等功能性動作練習,如右下圖(抓握水瓶),請病人專注於鏡中的手,『想像』自己的患側手正在執行相同的動作。是的,我們就是在欺騙病人的大腦,讓他以為鏡中的健側手影像就是他的患側手!
・2015/02/15
替代性創傷(Trauma by Proxy)並非直接發生於小孩身上,真實的災難事件可能在千里之外,但透過媒體或口耳傳播,卻可能在孩子的身上出現創傷後反應。雖然替代性創傷在最新的診斷準則(DSM-5)中並未正式納入創傷後壓力症之中,但其行為及情緒反應與此狀態類似。
・2015/02/14
一項新研究指出,要是臉書使用者愈常看到飲酒相關頁面的分享或評論,他們會愈想喝酒。那些對貼文感興趣、分享或評論的參與者有較高的飲酒意圖,由其是當他們閱讀的酒類行銷貼文已經有大量的讚及分享數時。
・2015/02/13
看完DSM-5診斷準則的第一個感覺是,診斷整個被放寬了。過去很多模糊空間,被說明的更加清楚,白紙黑字被定義出來,迴旋空間變得較小,能自由心證的地方減少,個人好惡也可以被減到最低。也許這在區辨診斷上是好事,大家都有清楚的準則可遵守,個人可以解釋的空間縮小,「敏感性」與「特異度」也會大幅提高。
・2015/02/13
相關的研究指出「空虛寂寞覺得冷」不光是個人的事,這些感觸還可能會傳染給周遭的人。其中關於寂寞的研究,利用了一個持續了近70年還沒停止的祖父級實驗。 1948年時,為了要找出引發心臟血管疾病的因子,美國國立心臟研究所(現在改制為心、肺、血液研究所)與波士頓大學合作,在波士頓近郊的夫拉明罕(Framingham)小鎮招募了5,209位男女居民參與實驗,長期追蹤他們的身心狀況。這個實驗原本預計要執行20年,沒想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當年參與者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也願意擔任受測對象,於是實驗延續至今。「吸菸會提高心臟病風險」、「高血壓者易中風」等等被我們視為一般常識的觀念,都是從這個實驗取得科學驗證。
・2015/02/12
電影《美國狙擊手》中描述Kyle退役後,無法融入一般家庭生活的痛苦,即使在溫暖的家中,眼前仍是戰場上烽火連天,PTSD是許多退役士兵的心魔,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戰勝它呢?
1
1
・2015/02/11
強尼在生活每個轉折點都有辦法,讓自己不論在什麼處境下能善用情勢,最後處於有利的一方。後來,他順利進入情報機構工作。 「凱文,出人頭地的不只是能人志士,」他說,「卑賤的人也行,你知道嗎? 我兩者都是,好人或壞蛋就看我喜歡哪個。」要從強尼如此出眾的精闢見解中挑毛病可真不容易。
・2015/02/11
舉例來說,根據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李.克拉斯特(Lee Crust)和理查.季根(Richard Keegan)的研究顯示,有冒險精神的人在「堅毅」這項目的得分,比討厭冒險者要高。在測試中,「挑戰和願意體驗新事物」的得分,是決定個人有沒有冒險精神的最主要指標;而信心指數的高低,則是決定冒險精神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格病態者的二種特質都比一般人強很多。
・2015/02/11
二○○三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里德.梅洛伊(Reid Meloy),曾進行一項實驗,瞭解人們如何辨識人格病態者。我們都知道,不折不扣的人格病態者,向來懂得找出人們的弱點,但是他們也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每天我們從臨床實務和新聞報導的故事中得知,跟這些冷酷無情的社會掠食者接觸過的人,就會這樣形容他們:「神祕兮兮」、「毛骨悚然」、「寒毛直豎」。但是,這些評語真的能反映人格病態者的情況嗎?我們的直覺經得起推敲嗎?我們能跟人格病態者迅速識別標的物那樣,把他們找出來嗎?
・2015/02/11
智力測驗的發展,迄今已超過一百年了。臨床心理師必須就其手邊有限之資料,以科學之方法,像「回到未來」的電影一般,推估其「未來」(生病之前)智能。在醫療的場域之中,此種難題,輪番上演,永無休止,持續鍛鍊臨床心理師的判斷、決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