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精神心理
1779 篇文章・ 5770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2015/12/23
多數人一生中都曾經為失眠所苦,儘管有很多入睡的機會,但某些時候就是很難睡著或持續睡眠。造成失眠的原因通常包括壓力與焦慮,但你知道電子裝置也要為你的失眠負點責任嗎?
・2015/12/21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是很難拿捏的事。很多時候,雙方合作比不合作能給各自帶來更大的好處,但是一廂情願地合作的人,卻有可能被對方視為「潘仔」或「傻瓜」(Sucker)而予取予奪。於是,在各自的利害考量下,沒有人願意合作,寧可兩輸也不願意當「潘仔」。這種困境,可以存在於人際關係,經濟交易,政治角力,國際關係,甚至自然環境的維護,在人生及社會上,可說屢見不鮮。
・2015/12/10
我是洪群甯,一位正在學習心理學的碩士生,心中小小的願望是想藉由科普寫作推廣心理學,但是這條路總是在錯誤中學習……
・2015/12/10
有一則標榜〈右腦圖像式英文學習〉的工具書,網頁上貼了一些宣稱是右腦開發的偽科學。沿著線索查下去,居然在某個資料中發現這產品有專家這麼說:
・2015/12/08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指的是腦中常會出現不斷重複、大量占據心思的侵入性想法、與隨之補償性的強迫行為。通常這兩者會循環出現,並佔據你一天當中所有的時間。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科學紀錄片節目BBC Horizon日前播放的一個單元:「強迫症:我心中的一頭怪物」(1)。他們使用容易理解的語言、統整性地介紹強迫症概況,與患者的真實生活樣貌。
・2015/12/07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常會出現不斷重複,與占據心思的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強迫症有各種不同的面貌,未必是洗手洗到破皮流血、或重複檢查瓦斯數十遍。有那麼一種較少被提起的強迫症,叫做Primarily Obsessional OCD(暫譯:強迫思考為主的強迫症)。指的是幾乎沒有強迫行為,或至少是很隱蔽的強迫行為。取而代之的是,只有內心不斷出現惱人的想法。這些想法經常是,生活中發生什麼可能造成危險的事,腦中就會出現類似負向的念頭,久久揮之不去。
・2015/12/06
雖然,我們總是很擔心在一段關係裡面,對方和其他異性有人的互動,會不會影響到這段關係的發展;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把對方管得緊緊的,掌握對方的一切行蹤,而是給予這份關係充分的滋養,讓這段關係成長茁壯,其他人自然而然就沒辦法破壞這段間而不催的感情了。
・2015/12/06
我們會因為生動有趣或曲折離奇的情節,而喜歡閱讀一個故事。但若一個故事讓你反覆重看或加以反思時,肯定是這個故事與你產生某種層面的共鳴、或某種程度的連結。《小王子》的繪本和書籍已經流傳好幾十年,它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故事,更早已成為經典;我們對它的熱度有增無減,從插畫、電影、評論,甚至出現研究《小王子》的專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這個故事愛不釋手,甚至變成與你走過許多傷痛難捱時刻的同伴?
・2015/12/01
先前有機會到外面演講,講題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簡稱ADHD)相關,因為ADHD流行率比其他精神疾病為高,也經常成為眾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參與者常常會非常熱烈的討論一些相關問題。在這些討論過程中,其中有一個問題個人覺得經常受到誤會(講白了就是月經文,每場都來一次),已經到可以寫成單篇文章好好說明一番的地步了。這個疑問是:孩子出現許多行為問題,但這些行為問題必然是因為ADHD所造成的?
・2015/11/26
我們為什麼不信任政治人物?因為信任是有風險的。根據社會心理學家莫頓‧篤意奇(Morton Deutsch)的看法,當我們信任一個人時,我們對他的行為會有所預期,而且我們會根據這預期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的預期獲得實現,則我們的行為會產生若干正面效應;但如果我們的預期沒有實現,則我們的行為會產生負面效應。信任的風險在於:錯誤預期所導致的負面效應往往比正確預期所導致的正面效應來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