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8/02
蛇,細長的身影,鱗片,還有不時吐露,帶有尖銳分岔的,蛇信。在詩與現實的世界裡,我們建構出對蛇強烈的記憶。幾曾思考,蛇為何吐舌?舌又為何分岔為信?
・2014/07/31
圖文並茂的《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就是記錄著海生館等組成的台灣南極考察隊的零下任務。《零下任務》是探訪南極的台灣考察團員共同撰寫的,從各種不同角度述說他們在南極的見聞,是寓教於樂的作品,不僅可以當科普書讀,也可當遊記讀,如果有機會(雖然不大)去南極,也能當參考書XD
・2014/07/30
所謂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或「生物時鐘」,對於地球上一切眾生的行為都會發生影響。而光它在生物時鐘裡扮演的角色,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律調節器」(Zeitgeber)。光對於動物的生物時鐘的影響,尤其在鳥類更明顯。光使得鳥類知道什麼時候該交配、繁殖、覓食或遷移。如果自然晝夜節律受到人造光的影響,鳥類的自然行為模式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2014/07/29
蝌蚪小歸小,其實也是有高矮胖瘦各種形態,造就精實與粗壯這種身材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國內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盤古蟾蜍蝌蚪會因為不同的水流狀況而有不一樣的體態、游泳耐力及生活史表現。這項發現也確認了兩棲類對於水流這個因子具有表型可塑性。
・2014/07/22
無尾熊像小熊的趣緻樣貌、手抱嬰孩般的體型、還有長滿毛茸茸耳毛的大耳朵,使牠成了各地動物園的明星之一。不過各位在明星面前,可不要像瘋狂粉絲一樣,高聲叫喊和迫近明星。不然,對明星的私生活可能會造成重大困擾哩。
・2014/07/17
現在正逢炎炎夏日,官田的水雉早已換上典雅的繁殖羽,想要欣賞水雉的身影,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就對了。但也別忘了,這樣一塊難能可貴的寶地,來自多年來許多人默默的付出與耕耘。
・2014/07/13
雪谷線纜車路線同時經過國土保安用地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了兼顧水土保持、生態保育與中彰地區的用水品質,東勢林管處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定位為森林資源保育為主,園區內的動植物生態極為豐富,當中包含瀕危的台灣黑熊。
・2014/07/10
只有少數的科學家見過這種稀有的簇地松鼠,牠主要藏身在婆羅洲山區的叢林中,被認為是怪異的野獸;牠的體型是大多數樹棲松鼠的兩倍。之所以負有盛名,因為據說這種松鼠是吃血的!現在,科學家們利用動態控制相機,發現另一個更令人驚奇的事,這隻35公分長的齧齒類動物,與其他哺乳類動物的體型比例來看,具有世界上最茂密的尾巴了!
・2014/07/08
談到袋鼠,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牠們奮力向前飛躍的情景,但其實,袋鼠大多數的時間是用「走」的,而且是用「五隻腳」走!袋鼠的尾巴被發現能在行走時提供比四肢更強的前進力道。
・2014/07/04
一個異想天開的研究團隊決定統計所有動物排尿的速度,意外發現,只要體重大於3公斤的哺乳類,大致非洲象,小至你家養的貓咪大人,排尿所花的時間居然平均都是21秒,原來,這和排尿系統的物理原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