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6/20
雖然有看過五色鳥、變色龍和箭毒蛙等顏色鮮豔的動物了,但相比之下五顏六色的哺乳類確實難以想像,不禁讓人思考是不是有哪些演化環節造成如此的差異?本篇文章將以多元的觀點作切入,一步步探討為什麼哺乳類著色(coloration)會不夠豐富,並且梳理其中相關議題的脈絡。
・2022/01/17
狐蝠是森林生態的重要角色,幫助植物傳粉、散播種子。據說曾有兩千隻狐蝠生存在綠島,然而,當人類開始開發綠島天然棲地起,臺灣狐蝠逐漸沒有了明天。
・2021/03/24
屎尿之事,向來被視爲難登大雅之堂。但台灣科學家楊佩良博士,以探討「哺乳動物尿尿時間21秒」及「袋熊的方形便便」,兩次獲得搞笑諾貝獎的肯定。令人莞爾一笑的研究題目,隱含了生物與流體力學的奧妙之處。
・2020/07/24
動物透過呼吸製造生存所需的能量,在不同的演化脈絡下,動物賴以呼吸的構造無奇不有,大象有顯眼的象鼻,也是唯一沒有胸膜腔的哺乳類動物;水母透過擴散作用讓氧氣進出細胞膜;海豚鼻子位移到頭的頂部,成為呼吸孔以便於呼吸;牡蠣有一個腔室,水流入進行氣體交換藉以呼吸、獲得氧氣。
・2020/06/04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對自己的馴化故事就清楚地寫在了我們的基因當中,最經典的例子是人類對乳糖的耐受度。 奶是嬰兒的食物,不是給成人吃的,新鮮牛奶會使成年人感覺不適,症狀從胃脹氣、腸痙攣到腹瀉嘔吐都有,便是所謂的乳糖不耐症。但是所有成人都有乳糖不耐症嗎?其實並不然,這可能就跟人類的馴化歷程有關了。
・2020/03/13
研究者在經過訓練之後,進到動物園去測量動物的尿尿時間,他們測量了超過 40 種動物的排尿時間,但發現每種動物的排尿時間都差不多,結果發現平均時間落在 21 秒左右,怎麼不同的動物尿尿時間會這麼接近呢?
・2020/03/13
2015年搞笑諾貝爾物理獎頒給研究哺乳類動物排尿時間的科學家,而進行這個研究的起因竟是因為一起發生在幫兒子換尿布的意外?!這個意外讓他開始思考尿尿時間長短跟我們直覺所想的是否不太一樣。
・2020/02/07
大約五千萬年前,鯨類動物(Cetaceans)開始在水中生活。根據分子和型態學研究,鯨豚類有很大的可能是由有蹄類動物演化而來。一般來說,學者傾向用「獲得新基因」來解釋生物在新環境下能完全適應、進而生存繁衍的狀況。然而,新的研究表示:陸生動物為了適應水中環境既失去,也得到基因。也就是說——失去特定基因與獲得同等重要。
・2019/09/11
舉辦搞笑諾貝爾獎,目的是為了幽默表揚完成「乍看令人發笑,後又引人深思」的研究貢獻者。前一篇談的是社會科學的部分,這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自然科學方面,臺灣獲獎者又做出哪些「令人發笑」,同時能夠「引人深思」的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