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熊(研究助理)
纜車又來了
近幾年,各地縣市政府視纜車為振興觀光的萬靈丹,期望複製貓空纜車的模式。而台中市政府也不落人後,規劃了數條纜車路線,當中最具爭議的是雪谷線纜車。該案預定總投資金額達28億,興建谷關至大雪山森林遊樂區鞍馬山遊客中心的高山纜車,預期每年吸引30萬名遊客,振興谷關地區觀光產業。
然而,貓纜傳出虧損新聞時有所聞,並且發生塔柱塌陷或雷擊導致故障等意外。反思雪谷纜車屬於高山纜車,海拔落差高達1500公尺,山勢陡峭,纜車塔柱暴露在稍來溪向源侵蝕面上,同時更是高風險的土石流區域,纜車未來安全令人堪憂。其次,高山氣候變化無常且快速,該山區四周無任何道路系統,如遇任何突發狀況,遊客救援或疏散將是艱鉅的挑戰。面對上述問題市府團隊仍避重就輕,僅簡單表示工程技術可全面克服。不過筆者試問:遭受嚴重天災衝擊的中橫或南橫通車仍然遙遙無期的今日,為何市政府仍敢抱持人定勝天的心態執意興建纜車呢?
雪谷線纜車路線同時經過國土保安用地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了兼顧水土保持、生態保育與中彰地區的用水品質,東勢林管處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定位為森林資源保育為主,園區內的動植物生態極為豐富,當中包含瀕危的台灣黑熊。
姑且不談雪谷纜車是否真如預期促進谷關觀光產業,雪谷纜車牽涉議題與影響層面十分廣泛,除了纜車工程成本效益與遊客安全之外,纜車路線同時像把利刃破壞黑熊的棲息地,棲息地切割與壓縮將會引發系列的連鎖反應,大大提高小族群的黑熊滅絕的風險。
熊熊危機
台灣黑熊是台灣產唯一的熊類動物,屬於亞洲黑熊的一個亞種。早期記錄顯示黑熊廣泛分佈在全台海拔100公尺以上的山區,如今因人為開發造成的棲地大量縮減,導致目前黑熊僅侷限於中央山脈深山地區。透過無線電追蹤累積的基礎資訊,黑熊活動範圍可達100平方公里以上,黑熊的棲息地幾乎涵蓋各種森林類型。除了棲息地喪失之外,非法狩獵等其它人為因素更是雪上加霜,導致黑熊族群量越來越稀少,目前評估野外族群量僅存200-600隻,黑熊成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類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如同其他大型食肉目動物,台灣黑熊位於食物鏈的頂層,需要多樣性的棲息地,棲息環境受到人類開發而消失,因此其族群生存受到嚴重威脅。近幾年的全島分布調查結果發現,台灣黑熊分布集中在中央山脈玉山國家公園以南之山區,然而北部的黑熊族群受到人為開發、棲息地破碎化、遊憩壓力造成北台灣的黑熊痕跡較為稀有,並且零星分布,推測雪山山脈的黑熊目前呈現小族群的分佈。
從保育生物學的角度上,棲息地碎片化是導致黑熊族群分化成小族群的主要因素之一,當數量降低至最小族群量之後,該物種就特別容易掉入滅絕漩渦。當一地的黑熊族群滅絕,代表著黑熊的基因多樣性又降低,為了避免憾事發生,且讓黑熊永續生存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應當排除任何造成黑熊生存不利的因素,因此面對任何黑熊棲息地內的大規模開發都該審慎思考評估。
棲息地一塊都不能少
由於黑熊數量稀少,且瀕危滅絕,任何一野外族群都彌足珍貴,特別是雪山山脈的小族群,更應該被重視。根據全島黑熊分布調查的資料,雪山山脈發現的點位集中在雪霸國家公園的北側與南側,當中一處即為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從1990年起到2014年止持續有人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目擊黑熊出沒(黃美秀等,2012)。顯示過去20年來,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應該有穩定的黑熊族群。黑熊出沒代表此區的棲息環境完整。近幾年,持續有遊客在園區內目擊台灣黑熊,光是2012年至今就有6筆目擊黑熊的通報記錄,當中更有母子熊出沒,發現母子熊對於瀕危物種的繁殖有特殊意義。然而,我們亦不能排除也許是周遭棲地品質持續惡劣,導致黑熊都被迫壓縮至此區活動。
從去年起,研究者開始對此區黑熊分布與相對豐富度展開調查。根據甫剛完成的調查報告,此區每公頃內約可以發現1.1筆黑熊痕跡,此值高於鄰近的雪霸國家公園(0.6/公頃),但遠低於玉山國家公園(每公頃6.7筆;黃美秀,2013),由此顯示,大雪山的台灣黑熊族群可能還不及玉山國家公園。痕跡密度多寡代表一地區黑熊相對豐富度,然而即使在黑熊密度最高的玉山國家公園內,調查者所發現的痕跡密度都遠低於東南亞其他地區(蔡幸蒨,2011)。整體而言,台灣黑熊的族群明顯偏低。
針對北台灣目前黑熊處境,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黑熊族群的確是難能可貴,面對人為干擾加劇,棲地日益縮減的今日,林務局管轄的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更凸顯此區黑熊保育之於整個北台灣的價值。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塊黑熊難得的棲息地,近期也被開發單位盯上,準備興建高山纜車。從瀕危物種的保存上,我們該認真思考是否有必要為了觀光而犧牲台灣黑熊少數僅存的棲息地呢?
黑熊會回來嘛?
日前台中市政府表示,纜車興建不會開設任何施工便道,全程用直升機吊掛器具,並且僅在塔柱位置進行施工,不會切割棲息地,將對環境影響限制在最小的範圍,因此工程結束後黑熊會回來。然而,黑熊會迴避人為活動頻度高的地區,即便在纜車前期施工期間,工人的活動就會開始造成干擾。未來纜車營運後,每天帶來龐大的遊客量更會是黑熊回不來的主因。
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屬於林務局東勢林管處管轄,在200林道的35k設有收費站管制人車進出,並有遊客總量管制,因為管制,遊客人數受到控制,且大部分遊憩集中在200線林道與周邊的登山步道,一般遊客不會離開步道活動,因此對於黑熊或其他野生動物而言,只要避開登山步道或林道即可避開人為干擾。
我們從穿越帶調查與自動相機監測都發現類似的結果,黑熊會迴避道路與登山步道,偏好在220林道周邊活動。因為此林道有閘門管制車輛進出,部分路段坍方,平時僅有少數登山活動,自動相機得以在此區拍攝到穩定的黑熊活動跡象。
原本平時較少人為干擾的220林道,未來將因為雪谷纜車到來產生重大變化。纜車施工期間,不只是工人會頻繁進出,另外直升機帶來的噪音干擾,纜車營運帶來大量的遊客,每天機具的噪音與人潮終將淹沒森林裡原本清脆的冠羽畫眉叫聲,過量的觀光遊客製造超量的廢水排入原本清澈的溪流裡,黑熊就被迫慢慢離開此區。
由於台灣黑熊會迴避人為活動頻度高的地區。換言之,即便如同市政府表示施工範圍僅只清楚塔柱範圍內,但只要纜車營運帶來的干擾就像無形的鴻溝,將會導致黑熊減少對該區的利用程度,如同棲息地遭受切割,黑熊被迫遷移至品質較差的地區生存,降低族群的適應力,間接提高了死亡或傷殘的風險。
拜託,給條生路吧
台灣黑熊曾經被民眾票選為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顯示國人對黑熊的熱愛,黑熊受歡迎的程度似乎超過其他物種,但其野外族群嚴峻的生存條件卻沒有因此改變,棲地喪失與非法狩獵的威脅依然沒有減少。目前野外族群約200-600隻左右,從保育的角度上,為了避免族群滅絕,台灣黑熊至少需超過2000隻(林容安,2013),才可以抵達最小族群量的門檻。因此從每個體至每個黑熊族群都有其重要性。
大雪山山區位於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之後段,緊鄰於雪霸國家公園,從地景上為延伸雪山山脈之生態廊道。從保育生物學上,大雪山區扮演緩衝區(Buffer Zone)的效應,提供野生動物更多樣性的棲息環境。大雪山區海拔梯度從500公尺至3000公尺,而主要海拔落在1500-2500公尺,此區提供雪山主峰已降重要的中低海拔棲息環境。大雪山的植被類型從闊葉林至針闊葉混合林,適時提供台灣黑熊多樣性的棲息環境。
但是當我們打開Google Earth輸入大雪山,地圖跳至大雪山的上空,其實不難發現大雪山所鄰近的山區,都已成為人類的聚落與農地,只有所剩不多的原始森林僅存在森林遊樂區內,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成為雪山山脈南側黑熊最後的庇護所。
台灣地狹人稠,寸土寸金,國土規劃本該審慎評估。但為了發展觀光經濟,卻毀了當地最重要的生態資產,真的值得嘛?相信到過大雪山遊玩的朋友對其自然生態都讚不絕口,園區更是享譽國際的賞鳥聖地。台中市民何其有幸擁有一座國際級的森林遊樂區。為何台中市政府嘴上喊著生態旅遊,卻又極欲大興土木,摧毀最具國際潛力的生態資源?舉凡全世界成功生態旅遊之案例,生態觀光都必須依附在自然保育之下。纜車案不僅破壞原始森林,同時剝削瀕危動物的生存空間,此種短視近利的決策完全與生態旅遊的宗旨背道而馳。筆者試問:當森林與野生動物都逝去之時,還有人願意來此遊玩嗎?
參考文獻:
- 黃美秀、潘怡如、林容安。2012。台灣黑熊分布預測模式及保育行動綱領之建立(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研究系列第100-14號。
- 黃美秀、朱有田、蔡幸蒨、陳昇衛、蔡蕙雯。2013。玉山國家公園台灣黑熊族群生態及遺傳狀況評估研究(4/4)。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
- 蔡幸蒨。2011。台灣黑熊族群相對豐富度及分布預測。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林容安。2013。台灣黑熊族群存續力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