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9年 重設

・2019/12/31
羅竹芳畢業於輔仁大學生物系,陸續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碩士學位、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水產學科博士學位。一如 AIDS,因一九八三年確認了 HIV 病毒,防治之路出現契機;蝦白點病的研究在一九九四年也終於獲得重大突破,致病的病原體蝦白點病毒終於被純化出來。領軍的,就是羅竹芳與郭光雄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讓全球的蝦病防治終於邁出關鍵性的一大步。
・2019/12/31
馬國鳳是國際知名的地震學家,研究一系列地震形成、破裂、結束的過程。2004 年參與並主持「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透過跨國際合作研究,鑽取斷層帶的岩芯試樣,探究九二一大地震的成因和生成機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 期刊,證實新原因假說:「其實地下水水壓引發爆裂,也會引發微地震。」
・2019/12/31
約在 2 億 5000 萬年前,70%的陸地物種與 96% 的海洋生物都在一次神祕的大災變中就此消失……。雖然仍有很多未知事物尚待探索,但我們無時無刻都有關於恐龍的新發現。
・2019/12/31
2019 年抵達尾聲,每每閱覽無數科學技術的突破與新研究的產生,都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一些,也使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在迎接 2020 之際,照慣例讓我們一起看看《Science》為今年選出的科學年度大事有哪些?而究竟今年最重大的科學突破是什麼呢?
・2019/12/30
張美惠投入兒童肝膽腸胃研究近三十年,在橫跨臨床、基礎和公共衛生的領域,均有獨步全球的發現,推行B肝帶原兒童防治、嬰兒大便卡,將糞便顏色篩檢與預防接種系統搭上線等等。成為第三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的得獎者。
・2019/12/29
我們隨時都能被通知,也隨時都能知道世界各地發生了哪些事情,彷彿我們總在事發現場附近,只不過我們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因為,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周遭環境裡,通常不會有像媒體所示那樣吸睛的事情發生。然而,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根本難以過濾每天湧向我們的大量資訊。
・2019/12/28
民粹主義者多半會將自己描述成接地氣、誠實、值得信賴的人。他們常將複雜的議題簡化,實際上他們不關心「事實」,只說民眾愛聽的話語,強化人民對於一些事情既有的恐懼,同時為這種恐懼找罪魁禍首。如果你跟一個民粹主義者談到氣候變遷,他會非常高興。因為討論氣候變遷是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所造成,將會為他提供贏得選民支持所需的一切。
・2019/12/27
當辛苦耕作的農夫,在田裡碰到想要飽餐一頓的野生動物該怎麼辦?難道只能氣氣氣氣氣,或者拿出陷阱和農藥來決鬥嗎?   在台灣,有些農夫早已施行 #生態農法!即使在不施用農藥、化肥、不傷害野生動物的環境之下,還是可以兼顧農產品的品質。這是怎麼辦到的?
・2019/12/26
彭汪嘉康被譽為台灣「癌症研究之母」,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總署服務三十三年,並擔任所屬國家腫瘤研究所細胞遺傳研究室主管;她成功證實人類腫瘤細胞起因於染色體的改變,並進一步從母親血液中判斷胎兒白血球及性別的可能性。此外,她亦整合了台灣醫界的力量,推動成立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造福病患。
・2019/12/25
「或許不是絕對不可能,但是在現今可選擇的世界裡,是完全無法想像的。」多年來,由於大家認為虛擬的東西可以隨意投射在現實世界的半空中,我們因此浪費了大量的資金。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操縱一個異常強大的人造重力場,讓它和光子互動,在房間裡把它們精確地折射,而且又不會撕裂旁觀者的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