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8/24
Z 世代的人們非常依賴科技,雖然說科技為我們帶來了便利性,但不知不覺中,我們其實也被傷害著。
・2022/07/09
這次疫情讓美國各大學首次停辦畢業典禮,過去在畢業典禮中的歡樂與淚水,也在病毒的影響下,只能成為遙遠的小確幸。 柳醫師從醫學的角度來解析這次疫情對美國醫學體系的衝擊與改變。
・2022/01/03
AI 帶來的便利無遠弗屆,卻也帶來了傷害。對應的倫理指引與規範蔚成趨勢,臺灣在開發 AI 的同時,必須將這些倫理規範納入考量!
・2019/12/29
我們隨時都能被通知,也隨時都能知道世界各地發生了哪些事情,彷彿我們總在事發現場附近,只不過我們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因為,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周遭環境裡,通常不會有像媒體所示那樣吸睛的事情發生。然而,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根本難以過濾每天湧向我們的大量資訊。
・2019/10/18
在陌生的社交場合,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沒關係,滑手機裝忙就好,但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我們在真實世界的社交習慣,跟原本對於人際互動的熱情,是不是都漸漸瓦解了呢?
・2016/09/11
關於 Pokémon GO 全球爆紅,引起大家相當多討論, 而臺灣終於也在 8 月初可以正式下載遊玩,成為全臺風靡話題。本文從社群媒體的角度,剖析 Pokémon GO 紅到躍上全球手機 APP程式排行榜第一名,使用時間超過 Facebook 及 Twitter 的現象。
・2013/12/18
MIT的研究員Deb Roy 分享他家庭錄影檔案裡的這些感動時刻,並且講述他的研究團隊的故事,介紹他們如何從追蹤小孩牙牙學語過程中,發展出可以分析數十億則數位媒體的語意分析系統,進而應用於描繪新聞事件即時衍生出的層層資訊網路結構,精確分析出訊息的意義以及影響力。
・2013/07/31
一個顯著的改變是:我認識了非常多科學家,他們具有豐厚的學識跟分享的熱誠,透過社群網站,我得以跟他們成為朋友,或是單純地跟隨他們的動態跟更新。他們不像明星偶像那般,會分享帥美潮屌露的照片(即使有許多科學家真的又帥又美),也不像你的家人朋友,會把自己每天吃啥喝啥、小貓小狗小嬰兒的訊息都跟你傾訴。這些科學家的共通點就是會分享大量各自專業領域的創新、對研究的第一手分析、對社會現況的科學解讀還有批判。這些內容或許對任何人來說都有點難度,但卻大大地拓廣了我的視野。
・2013/05/04
愈來愈多研究指出怕錯過朋友的新消息,因而錯失樂趣,驅使著facebook跟Twitter的使用。專家指出社群媒體前所未有的盛行,讓我們能掌握彼此的一舉一動造成了「害怕錯過任何訊息(fear of missing out-FoMO) 」的現象。一個新研究提供了衡量FoMO的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