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9/20
中央研究院,是隸屬於總統府的最高層級研究機構。「院長」這個職位,是帶領研究方向、激勵研究士氣的要角;另一方面,也是媒體和輿論的焦點。本文蒐集網友各種提問,和現任廖俊智院長輕鬆聊聊!
・2018/09/20
細胞治療是將自己的「自體細胞」,或別人的「同種異體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或加工程序之後,再將這些處理過的細胞引進患者體內使用,以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之目的。近期衛福部放寬了細胞治療適用限制,讓更多患者可以藉此治癒疾病。不過細胞治療並非人人適用,正確的認識這種療法,才能找出真正的康復之路。
・2018/09/13
蚊子是許多病毒的傳染媒介,為了防止傳染病流行,政府除了境外移入的監控檢驗、醫院通報檢驗、地方衛生局監測與定期噴藥外,也長期在臺灣各地追蹤、研究病媒蚊,這些措施對疾病傳播的早期監控而言,是非常大且非常重要的助力。其中有一支「夏季限定」的研究團隊,每年都出現在你我熟悉的公園、豬圈、廢墟等等,默默為國人的健康努力,他們是病媒病毒與立克次體實驗室的「夏日限定捕蚊特攻隊」。
・2018/09/07
在面臨大規模能源轉型的時刻,台灣選擇了大幅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的道路。應運而來的是,為了完成這樣的轉型,整體的電力系統與資訊整合都必須需經歷一番傷筋動骨、改換體質的技術挑戰。
・2018/09/02
路殺社的成功,以臉書社團為資料及平台的公民科學計畫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生,包括蝸牛、蜘蛛、蛾類及鳥類食性。讓「拍照打卡」不只是享用美食之前的小儀式,也成為公民科學家累積大量生物時空分布資料的舉手之勞,促成了這些機會型公民科學計畫。 除了生態相關的公民科學,天文學和氣象學也有許多大型公民科學計畫,不過大多是由國外機關發起,台灣的公民科學家直接參與計畫。例如「星系動物園」、「瓦普空間」和「氣旋中心」。 近年,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林博雄教授推動「都市微氣象網」,透過微型感測器與智慧型手機的結合,收集更細微的氣象資料。至今,公民科學已經不再是新穎陌生的運作模式,雖然改善了資料收集效率的問題,但是,面對龐大多源的資料,還需要相關研究人員分析,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
・2018/08/13
臺灣洗腎人口居高不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洗腎的新發生率與盛行率更是世界第一。然而,以往臨床上用來偵測糖尿病腎病的最早期分子指標──albuminuria,是一種在中晚期才會在尿液當中被偵測到的蛋白質。讓腎臟病發現時往往已到藥物難以控制的地步。但近期的新研究指出,一種常見於細胞的蛋白質;並已被作為心血管疾病指標參考的 Cyclophilin A(CypA),可能也可作為新的腎臟病早期分子指標。
・2018/08/07
第一間科技媒體中心最先於2002年在英國成立,其致力於提供更可靠、更迅速的科學訊息,來回應媒體的提問與討論,並強化科學風險溝通。《衛報》記者伊恩·桑普爾(Ian Sample)表示:科技媒體中心,針對各種科學訊息提供不同專家的評論意見,提供記者更方便及多元的科學資訊獲取管道。陸續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德國,也紛紛成立相關機構。
・2018/07/25
虱目魚肉質細緻,風味鮮美,適合乾煎煮湯等各式料理方法,也能製成魚丸等加工品,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菜,更是小吃店乃至大餐廳的常見料理,深獲饕客熱愛,儘管魚刺比其他魚種要多上許多,依然無法嚇退嗜食者。 依照虱目魚受人喜愛的程度,居然直到前陣子才終於有人創立虱目魚教,還真是太晚了一點──畢竟真要說起來,臺灣養殖、食用虱目魚的風潮,可是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2018/07/24
21世紀前十年,可說是台灣科幻的重整期,從倪匡科幻獎的得獎作品中,仍能發現80年代張系國科幻獎裡早已出現的題材,但也能察覺不同世代的語言風格,與說故事方式的改變,以及對同樣題材的不同運用與再思考。在新的十年,長篇的在地科幻創作增加,或也能說這段過渡重整期,對於台灣科幻小說的發展有一定助益。長篇科幻小說作品出現多部佳作,主要有幾種不同的創作路線,以下我們就來談談近年來的台灣科幻作品的創作趨勢。
・2018/07/24
在文學獎之外,我們也可以觀察一下21世紀前十年的科幻出版狀況。歷經21世紀的頭十年,台灣科幻小說的發展,題材的運用,以及作家對於科幻的理解,相較於80年代、90年代,有了更多的省思與想像。原因之一,可能是自2000年以降,翻譯科幻小說不但數量更多,而且重要科幻作家的作品也更為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