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9/28
未來上醫院看病,可以先抽點DNA去做全基因體定序,然後再根據資料判斷藥物或療法的優化使用。而癌症的治療,也將依據癌細胞的基因突變作調整,即使治療後再發作,也能夠更準確判斷是否有新的突變產生,而設計療法。這些都不會是科幻小說的內容,而會是科普的內容。 說到科普,這本《未來的基因體醫療:從基因標靶藥物,到實現個人化醫藥》是介紹這個突飛猛進的基因體學領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3/09/27
主要是介紹在義大利有個家族成員受到致病性的普利子(Prion)侵襲,而無法進入睡眠狀態(這不是普通的失眠;此病的症狀還包含汗流不止,體內腎上腺素失調,使得神經隨時處於亢奮的狀態),最後死亡的案例。
・2013/09/24
這本《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Abundance: 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建議和英國演化生物學家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的新書《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交換原文標題,因為後者講的是人類為何和如何過著現在富足的生活,而前者卻才真正地對未來充滿理性的樂觀。
・2013/09/09
在官方要求我們講禮貌的時代,〈該死的上帝粒子〉這個看似非常的無禮的標題相當的冒昧,不過是有典故的。 美國物理學
・2013/09/03
《富足》一書中圍繞著的概念,就是「幾何級數型科技」的發展。我們經常還是用線性的腦袋,來思索這個世界,但無論是工業革命後人類數量的成長、或是科學家們為這個世界所帶來的變化,都是呈現指數性的遞增。假如我們仍以線性的方式去推測未來的發展,那無疑是畫地自限,但此時若我們開始懂的這個世界運作的定律,我們方能開始描繪關於未來的藍圖,也能建構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我認為追求永續的未來,也就是對人類最「富足」的未來藍圖。
・2013/08/22
《富足》一書延續這份寄望,自各種層面,如環境、社會、健康,甚至是經濟、慈善等議題切入,試圖讓讀者了解在當今的社會中,有哪些人正在為世人共享的《富足》有所貢獻。隨著電影動畫技術的躍進,我們可能會以科幻電影的情結來想像未來的場景,如《鋼鐵人》、《關鍵報告》中超炫的互動式電腦介面,又或是《機械公敵》、《A.I.》中的人工智慧等等。
・2013/08/07
我在這裡談過不少行為經濟學的書籍,這次要談的這本書《大腦煉金術:神經經濟學教您如何避免錯誤的投資》(Your
・2013/08/03
我認為這就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人類的確面臨重大的挑戰,但同時,我們也首度擁有回應這些挑戰的科技。科技本身或許沒辦法改變甚麼,但是科技加上意志可以。我們的確只有一個地球,也沒人反對節約,但如果我們要讓數十億人不用再受飢荒、疾病、貧窮所苦,我們需要的是革命性的新能源技術、生物醫學、跟傳播科技。這本書討論了許多足以回答這些巨大問題的科技創新,當然,我們期待這些創新趕快變得過時、落伍,被更先進的科技取代,但這本書所揭示的契機,將會持續帶給所有悲觀者前行的勇氣。
・2013/08/01
「人之將亡,其言也善!」那面對整體人類的滅絕呢?會激盪出什麼智慧與福祉嗎?七月三十日,大愛電視HD台播出具有科幻色彩的系列科學紀錄片「Life after people- Bound and Buried」,筆者僥倖也有幸,經由現今(繁體)華文科幻推手葉李華博士介紹,參與節目的導讀與分享。
・2013/07/24
日本有一位柳田理科雄先生,他原本是一位補習班教師,十多年前寫了一本《空想科學讀本》,用自然科學的角度去探討動漫畫中諸多虛構的設定和故事場面,不料因此一炮而紅成為暢銷作家,【空想科學】也出了一系列叢書。「動漫畫中的設定或情節既然是虛構,又何必拿現實的科學定律去檢視這些不存在的事?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