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將亡,其言也善!」那面對整體人類的滅絕呢?會激盪出什麼智慧與福祉嗎?七月三十日,大愛電視HD台播出具有科幻色彩的系列科學紀錄片「Life after people- Bound and Buried」,筆者僥倖也有幸,經由現今(繁體)華文科幻推手葉李華博士介紹,參與節目的導讀與分享。在與節目主持人的對談中,共同認知該紀錄片的一項宗旨,在於激發人們去思考:如果哪一天,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了,一天後、一週後、一年後、一千萬年後,世界會變成甚麼模樣?影片當中請到各界專家,就藝術品、建築物、動植物…諸多人類文明的各項成就的變化與毀壞進行科學推演與預測,但本質上,像這樣跨時空大膽思辨「世界會如何變化?」、「這文明發展當中有沒有什麼問題?」、「人類要怎麼走下去?」的「提問」,其實正是科幻的精神所在,也是科學的青春魂!
「上天給人悲劇,不是要摧毀我們,而是要人們認真看待生命!」這說法在藝術虛構與文明現實上似乎都能成立。在科學界和科幻界,「世界末日」和「人類滅絕」都算是歷久不衰的課題,科學界曾經有人組團探討世界毀壞的十大可能成因,包括氣候變化、恐怖活動、病毒流行、進化時鐘、核子戰爭、隕石撞擊、人工智慧、宇宙射線、火山爆發、黑洞吞沒,並請科學家們依照專業與個人判斷,評估它們發生的可能性與後果,就影片「Life after people- Bound and Buried」所呈現的種種跡象顯示,它所假想「人類消逝」的設定最有可能是生物性的、生態性的因素,例如上述中「病毒流行」這一項。
再從科幻來談科學,在十七世紀,「科學」(science)這個字,指的是「構成方式正確」的知識(指的是必然為真的普世真理),而研究自然事物和世界因果結構的則是「自然史」和「自然哲學」。「科學家」這一詞更晚至十九世紀才被發明,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才成為慣常用詞。(謝平「科學革命」),也就是說,科學的定義與形成、科技發展的方向與範圍本身(例如服務對象)就還存在著許多可能性。而科幻大家威爾斯(今日主要以「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等經典科幻小說聞名於世),其實他還寫了一部頗有影響力的全球史著作「世界史綱」(Outline of History),該書出版於1901年。威爾斯在其導言中坦言,他遭遇到的難題是很少有讀者知道「普世史」是什麼。…普世史並不等於我們所習慣的民族國家歷史的總合,既比它多,又比它少,甚至,世界(world)一詞並非必然是普世的(universal),有時也可以意味著普世的對立面―地方。(柯嬌燕「書寫大歷史」)因此,當我們秉持科學精神認真探究跨∕超世界(普世)議題時,「科幻」自然而然堂皇登場,並帶給我們全新的視野。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是二氧化碳濃度快速上升的直接結果,人類大量燃燒煤與石油,無疑是將自然蘊藏的碳快速釋放到地表環境中的主因。專家指出:二戰後的二氧化碳排放速率是空前的加速上升。當今人類世的暖化作用,比起上一個更新世每一個冰期後的暖化,起碼快了超過一個數量級。地球已經有上千萬年沒有人類世這麼熱,可能連演化都忘了如何選擇能夠耐熱的基因。如果耐熱的 DNA 已經消失,生命已經不復保有這樣的特質,那對人類世就是真正的噩耗。
拉格啤酒採用的菌株是 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為 S. cerevisiae 及 S. eubayanus 兩者雜交而成。
參考資料
蔡怡陞(2017)。〈多樣性決定味覺豐富度,釀酒酵母的「萬年傳統全新感受」〉,《環境資訊中心》。
Lee, T. J., Liu, Y.-C., Liu, W.-A., et al. (2022). Extensive sampl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 Taiwan reveals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predomesticated lineages. Genome Research.
Peter, J., De Chiara, M., Friedrich, A. et al. (2018). Genome evolution across 1,01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s. Nature, 556, 339–344.
Duan, S. F., Han, P. J., Wang, Q. M. et al. (2018). The origin and adaptive evolution of domesticated populations of yeast from Far East Asia. Nat Commun, 9, 2690.
White, C., & Zainasheff, J. (2010). Yeast: The Practical Guide to Beer Fermentation. Brewers Publications.
Tsai, I. J., Bensasson, D., Burt, A., & Koufopanou, V. (2008). Population genomics of the wild yeast Saccharomyces paradoxus: Quantifying the life cycle. PNAS, 105(12), 4957–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