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阿樹_96
阿樹
73 篇文章・ 24 位粉絲
地球科學的科普專門家,白天在需要低調的單位上班,地球人如果有需要科普時時會跑到《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擔任副總編輯撰寫地震科普與故事,並同時在《地球故事書》、《泛科學》、《國語日報》等專欄分享地科大小事。著有親子天下出版《地震100問》。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2/08/07
有一本叫做我所看見的未來的漫畫,裡面記錄著很多的預知夢,有些真的發生了,但有些則否,在去年新出版的內容提到了 2025 年 7 月 5 號會有災難,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2016/02/18
在美濃地震後,台南部分地區出現大量「土壤液化」災情。這四個字個別都看得懂但合在一起卻又有點陌生;也或許這個災害在過往的天然災害中並不算常見,即使能輕易的就能從google或一些研究機構的說明文件查到相關資訊的介紹,仍有些民眾或是民意代表對此一知半解。
・2017/10/17
由於《氣象戰》算是個災難素材的科幻電影,因此我個人並不會因為科學上的問題而反推,起碼觀賞過程中某程度是覺得有娛樂商業效果,至於特效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也不可能要求「真實」,就不多作評論。而本文將會循序漸進的從無劇情到預告片層級的雷,到直接聊劇情中的科學元素,請視情況斟酌閱讀!
・2015/04/24
關於4/20花蓮外海的地震,還有很多更重要、值得關心的事啊!譬如從台北盆地的放大效應,探討台北還有多少建物不符合耐震標準?也沒有人討論已經斷了半年以上的海纜地震站,因為它是離震央很近的測站啊!少了一個站,我們也少了一次機會看看多一個海底測站對地震預警的幫助。而關於斷了線的海纜,也是幾天前就聊過的事,在此就不細談,我們就著重在目前多數關注焦點:地震的成因。
・2021/01/11
一般大眾會受電影文化影響,一定要瞬間炸裂、瘋狂噴發才算是火山爆發,在由火山組成的夏威夷群島上並不常見,近期(2020年12月21日)夏威夷的基拉維亞火山噴發,就是一種「一直噴一直噴」的股票火山,不過這火山再會噴也沒有造成傷亡,為什麼基拉維亞火山會有一直噴發、但不會有太多傷害,而且感覺夏威夷的居民還蠻和平的與它共存呢?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麼防災應變措施呢?
・2016/11/05
2016 年 9 月莫蘭蒂颱風橫掃台灣南部,甚至將屏東佳樂水風景區多顆以「噸」計的巨石都搬上了岸。這讓人不禁懷疑:「既然颱風有這種力量,會不會地質學家口中的海嘯石,未必是真的海嘯石?」到底什麼是海嘯石,且讓地科科普作家和台大地質系教授徐澔德跟我們說明白。
・2019/12/27
《白頭山:半島浩劫》挑選在這個一點都不寒冷的耶誕節上映啦!災難電影裡最受歡迎的科學(不科學)主題再度出動。位在朝鮮半島上的白頭山可是座貨真價實的火山,至於電影情節是否可靠,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5/12/07
這標題好像很嗆,嗆到好像不把我們過往的自然老師擺在眼裡。但我想批判的不是針對老師,體制內的老師已經夠辛苦了,而我也不是要把大眾科學素養不足完全歸因於科教問題,而是把一個現在顯而易見的事實拿出來談:從社會上數不清的偽科學、核電爭論、食安議題……等社會性科學議題來看,我們的科學教育似乎沒有照著我們想像中的達到增進科學素養、理性對話的效果。或許把這些科教的病灶抓出來,再來看學校教育、科普傳播有沒有什麼著力點,才是我更深遠的期待。
・2014/12/11
至於我們為什麼會說「南北半球的馬桶水流真的不一樣?」的答案還是否定的,因為以馬桶的水體尺寸、流速,科氏力的效應真的非常小,小到隨便一個參數的影響量都遠大於科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