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上豪
蘇 上豪
14 篇文章・ 0 位粉絲
高雄人。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從事文藝創作,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 2010年起,受邀於網路「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以「島國良民」為筆名,透過簡短的故事,發表有關醫學的科普散文迄今。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著有《開膛史》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4/01/13
李先生是位「末期腎病變」(俗稱的尿毒症)的患者,最近這半年來,因為他手上用以「血液透析」(俗稱的洗腎)的動靜脈瘻管老是出問題,已反覆接受了我三次的外科手術治療。
・2014/01/22
從「溺水」聊到「開胸」與「不開胸」的心臟按摩,再談到無私的外科醫師促成急救措施的大躍進,雖然過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中多方的「角力」與「努力」不是檯面上所看到那般「平凡」,也絕對比文章裡談到的更豐富精彩。我只是身為一位科普文章作者,幫讀者去蕪存菁,由繁化簡描述這段艱辛的歷程,除了讓大家了解推動「醫療觀念革新」的沉重與緩慢以外,也提醒讀者要清楚,當今任何醫療成果都是得來不易,沒有什麼理所當然,沒有什麼該輕忽浪費。只希望有心人都可以珍惜當下所有,感恩先人努力及眼前醫療人員的服務才是。
・2014/02/20
趁著日本「立山黑部」開放之初,我帶著老婆大人參加旅行團,準備一睹世界少有的奇景「雪牆」,還有那號稱「神仙的故鄉」──上高地,而同行的還有好友小賴。小賴身上的「人魚線」並不是和馬總統蔡性女婿身上相似的肌肉線條,而是二十年前,他在部隊服役因為「急性闌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接受「闌尾切除術」(Appendectomy)後,在右下腹留下那一道長長的傷疤──小賴很不爽,為何一個看似簡單的小手術,為何會讓他留下這麼難看的傷口。
・2014/04/16
良好與適當的麻醉,一直是成功的外科手術不可或缺的要素,當今麻醉學的發展已完全獨立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與早期由外科醫師兼任全然不同,這段歷史的演變,也不過短短一百多年的功夫,但如果配合上外科學的演進來看,其中還真許多有趣的故事。
・2014/06/05
「保險套」安全嗎?我不想告訴大兒子的是,根據許多生育控制專家的統計,男性使用「保險套」的「中獎率」可以高達百分之十八,即便是熟練的老鳥,也有百分之二的失敗機會,無法和女性避孕藥的效果相提並論。所以,「保險套」夠保險嗎?那還要看使用者的熟練度而定。
・2015/01/20
翻開世界的歷史,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各式各樣的「預言」就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而醫師與一般人一樣,對未來也有一些預言,包括腸胃道外科手術治療的先軀西奧多·比爾羅特。不過比較令人憂心的是,近年台灣醫師預言「十年內臺灣的婦產科就會崩盤」,至於是否會成真,只能靜待歷史的考驗和執政者的智慧了。
・2015/01/21
各行各業都有廣告,醫生也不例外,從十八世紀英國的泰勒,到現代的奧茲醫師甚至有自己的節目《歐茲醫師TV秀》,他們都用廣告行銷打響了自己的名號。只不過在那麼多絢爛、誘人的廣告之下,能夠讓自己不受騙、身體不受傷害,不花冤枉錢才是最重要的事。
・2015/01/28
立普妥的副作用可能致命?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抑制劑可能引起乾咳?服用藥物固然有些副作用需要注意,但最忌患者自行決定吃那些藥、不吃那些藥,藥是服用藥物有任何不適,不只是看藥袋上條列的副作用,應該儘早使用醫院的藥師諮詢專線,或是撥空再到門診找醫師談一談,才不會讓治療大打折扣。
・2015/12/15
最近讀到「東床快婿」的成語典故,讓我對魏晉南北朝一些文人雅士流行的保健食品,有了進一層的認識。《世說新語》中雖然談到王羲之的態度是從容自然,但是根據某些歷史學家的推論,他當時並非神態自若,而應該是服用了文人雅士最流行的保健食品—「五石散」而燥熱難耐,
・2015/12/17
在整理有關「超音波」應用到醫療的史料時,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外婆一段有趣的對話。當時我和她住在今天高雄市阿蓮區的某山腳下,有天祖孫倆飯後乘涼時,被一群蝙蝠打擾。由於是第一次看到,我還以為是鳥類,結果被外婆糾正說是「夜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