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上豪
蘇 上豪
14 篇文章・ 0 位粉絲
高雄人。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從事文藝創作,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 2010年起,受邀於網路「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以「島國良民」為筆名,透過簡短的故事,發表有關醫學的科普散文迄今。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著有《開膛史》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15/12/19
很多人都不知道阿斯匹靈之所以會被合成出來,是為了「孝順」的理由,才使得藥品能夠問世。阿斯匹靈的主要成分是「水楊酸」(又稱柳酸),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的莎草紙中記載,當時的人們就懂得從柳樹及桃金娘的樹皮中,熬煮出富含此一成分的粉末,作為治療關節疼痛及退燒的藥品;到了西元前五世紀,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拿這種藥方緩解生產時的疼痛及治療發燒病患,而在羅馬人的推廣之後,更一直被當成是減輕疼痛與退燒的良藥。
・2016/03/15
雖不致於把吸菸當成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為,但至少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然而這種信念的養成,是在以「證據說話(evidence-based)」的科學研究興起之後、奮戰了好幾十年才有的重要概念。
・2016/03/15
雖不致於把吸菸當成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為,但至少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然而這種信念的養成,是在以「證據說話(evidence-based)」的科學研究興起之後、奮戰了好幾十年才有的重要概念。
・2016/03/15
雖不致於把吸菸當成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為,但至少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然而這種信念的養成,是在以「證據說話(evidence-based)」的科學研究興起之後、奮戰了好幾十年才有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