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追蹤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64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科學月刊
・2021/12/06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科學月刊
・2022/09/03
刀片精確地切除斑馬魚尾鰭固定面積,不過一陣子,許多細胞便開始在傷口邊緣快速移動、修復,數天後完整再生全新的尾鰭組織——這是斑馬魚的再生實驗。
科學月刊
・2021/06/28
「寫作業悲劇!墊泡麵驚見『超狂麥田圈』」幾年前一名男大生網上PO 文,親揭使用擦擦筆寫作業之後發生的悲慘遭遇。爲什麽擦擦筆的字跡就像魔法世界的隱形墨水般,讓使用者可以輕鬆擦去?一起來解開其背後有趣的原理!
科學月刊
・2023/05/14
在日常生活中購買商品時,常會看到商品標榜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s)作為盛裝容器,而聚乳酸(polylactide,PLA)則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種類之一。自臺灣 2002 年實施限塑政策以來,PLA 逐漸被業者所採用,但在今(2023)年8月卻又將被政府修法禁用。為什麼 PLA 過去能在塑膠市場中嶄露頭角?如今又為何被禁用?
科學月刊
・2020/02/22
去 (2019) 年底所公布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結果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發現臺灣在幾項素養測驗的表現上都高於全球平均,而其中害怕失敗指數卻也名列前茅。難道台灣學生真的很玻璃心嗎?筆者並不這麼認為,而是去探討台灣教育的模式,並鼓勵教育應教導學生培養成長型思維,這項人格特質享受的是過程,而非結果,自然就不會害怕所謂失敗的結果。跟著本篇文章一起看看如何克服害怕失敗這件事吧!
科學月刊
・2021/10/07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今年 8 月,公布了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工業革命後,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科學月刊
・2011/03/16
以目前的技術,僅依賴綠色能源是不切實際的,事實上核能發電的低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證明其具有高度經濟效益,同時滿足環保訴求。
科學月刊
・2016/09/04
文物保修工作是一門結合了科學、歷史及藝術的專業學科,融合了傳統技藝、修護技能、現代科技與歷史美學的跨領域學門。有賴修復師、化學科技的檢測診斷、清洗除汙、固定及修護暨保護。文物修復屬跨領域的科學,從事文物修復工作者大多屬於美術或藝術專業,因此需要更多化學相關的專業工作者一同加入。
科學月刊
・2021/09/15
我們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以製造出疫苗、蛋白質藥物、等產品,而昆蟲的細胞培養技術成本低廉,且其蛋白質和人體比較接近,使其具有生產上的優勢,於是生物工廠應運而生。
科學月刊
・2017/10/23
憂鬱症對男生和女生的影響是不同的,憂鬱症女性的緣上回會更活化,而憂鬱症男性的緣上回卻更不活化。不過,雖然不同性別存在差異,目前的臨床治療卻完全沒有考慮性別的差別。如果我們可以更了解性別差異跟憂鬱症的關係,或許能夠增加對精神疾病的瞭解,並進一步改變治療模式,使得治療更有效率。
[LOG] 23:33:02:111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23:33:02:125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725.1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23:33:02:429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23:33:02:599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23:33:02:600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