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_96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06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7/16
科學家透過海狗的特殊生理性,研究快速動眼期對於高等哺乳類的重要性,讓人類更了解睡眠這項重要的生理現象。
・2018/06/30
各種大大小小的生物學研究、基礎的生物醫學實驗或新藥開發前的臨床試驗皆離不開模式生物,牠們幫助人類預測出許多可能會發生的結果,找到全新的發現。長年以來,為了減少實驗中的變異,研究人員選擇讓模式生物居住在獨立且空無一物的空間中,以提升實驗的準確性。 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實驗方式可能會物極必反,不僅是實驗室之間再現性低之外,近期的研究也發現 9 種通過動物試驗的新藥,最終只有 1 種通過人類臨床試驗,這是否也代表著模式生物所生活的環境或許也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一部份?
・2018/06/19
近日有政治人物受訪時表示,因日本時期(1895~1945)在臺自來水的建設,使「當時的自來水,跟日本一樣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對比起人們小時候仍有水要煮過才能喝的印象以及今日國內外的旅遊網站,多會出現關於各國自來水能否生飲的疑惑與建議,日本時期的自來水是否真的如政治人物所述般可以生飲,似乎有必要提出質疑或否證。本文旨在整理與此時期自來水相關文獻,並彙總筆者於此議題討論時,關於推論方式的多方觀點。
・2018/05/19
氣候變遷是個讓現代人感受深刻的議題,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憂心。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則根據研究表示,我們所面對的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現象,很難從經驗中去找答案。然而,只要善用科學知識並具分析與整合的能力,說不定可從中找到發展的新契機,甚至開拓新的產業、聰明生活。
・2018/05/19
隨著研究資源的日益緊縮但發表管道卻不斷增加之現實狀況,從事學術研究的工作者面臨了比以前更殘酷的發表壓力。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學術不端的事情不會消失,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從最近臺灣所面臨的這兩場學術造假風波之經驗顯示,論文造假事件的處理已經到了必須尋找更迅速、更有效的方法才能對抗的時候了;這不只是臺灣的課題,也是全世界科研界的共同課題。
・2018/04/30
萬那杜(Vanuatu)是指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方與斐濟(Fuji)西方海域上的島嶼,目前為萬那杜共和國的治權範圍。先前的考古學研究顯示,這個深入太平洋中心、由80餘個島嶼所組成的區域上,有關人類的活動僅能追朔到3000年前,幾乎可算是地球上最晚發現人類活動的區域,是地球上最後一塊被人類觸碰到的淨土。
・2018/04/28
汽車跑得快,不叫「人工馬」;飛機飛得高,不叫「人工鳥」。怎麼計算機本領大了,就要稱作「人工智慧(Arti_cial Intelligence, AI)」?
・2018/03/27
若說疫苗之間也有想成為「網紅」的種類,我想流感疫苗應該是最能搏版面的疫苗了吧!似乎每年都會出現令人難以忽視的、有關流感疫苗的相關新聞。前些日子新聞報導, 由於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預測失準,2017 年的流感疫苗保護效力欠佳,所以無法達到有效控制疫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