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常用關鍵字
寒波
・2020/07/23
台灣所屬的東亞,最近有數項這類「古代DNA」的論文發表,其中也包含來自台灣遺址的樣本;對於東亞遺傳歷史,一系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新石器時代東亞的人類族群,跟現在的人類有關連嗎?南島語族的源頭與移動又有什麼發現?
寒波
・2020/06/25
席捲世界的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進行,但我們已經能觀察到這波疫情在不同族群、不同社經地位間的影響不大相同。因此,讓我們透過鑑往知來,由黑死病理解疫情的犧牲與教訓會如何影響社會發展。
寒波
・2020/06/24
武漢肺炎的死亡人數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也就是感染死亡率大概介於 0.5 到 1%。但是死亡率並非固定的數字,不同年齡、健康狀態,還有疾病傳染的規模,醫療資源,與治療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死亡的機率。… 死亡率相關的知識即使不能寫滿一本書,也能寫成一大篇文章。對於一般人而言,只要能了解死亡率不是一個固定的簡單數字,不要胡亂比較不同脈絡下的死亡率,就非常足夠了。
寒波
・2020/06/11
COVID-19 症狀差異很大,比較嚴重的病患除了肺部以外,還有許多器官可能發生問題,不只是單純的呼吸道疾病。多變的症狀中,血栓、缺氧都與血管有關,它們有時候對患者相當兇險,科學家與醫療人員們仍在努力了解成因,尋找預防與治療方式。
寒波
・2020/05/13
SARS 二世極為適應人類,同時具備 SARS 的殺傷力,及流感的傳染力。攻擊下呼吸道和 SARS 一樣,能引發肺炎等重症;感染上呼吸道則類似流感,能輕易傳染給別人。
寒波
・2020/05/08
冰島人口只有 36 萬多人,在世界性的 COVID-19(俗名: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也難以倖免,所幸疫情到 4 月底時已經被徹底壓制。靠著發達的科技與執行力,冰島對疫情的掌握在世界上名列前矛,4 月 19 日發表的論文報告冰島疫情前半段的狀況,深具學術與應用價值。
寒波
・2020/04/29
資訊有限下,調整防疫管制的輕重,彷彿走在鋼索之上。必需根據監控、檢測取得資訊,再以模型估計,儘量掌握目前疫情的狀況,才能做出當下最適合的選擇。
寒波
・2020/04/22
全世界已經超過 200 萬人確診 COVID-19,儘管已經累積這麼多病例,醫學界至今仍然不太清楚病毒到底怎麼殺死患者,只知道病毒可能影響的範圍很廣,也影響到治療方法與藥物的使用。不同人感染病毒以後的症狀差異非常大,有些人外觀看來毫無症狀,比較嚴重的往往會發展成肺炎,但是一些患者也產生腎衰竭,心律不整、腦炎等其他較為嚴重的問題,可能受害的器官已經知道有:肺、心、血管、肝、腎、腸、腦、中樞神經、鼻、眼睛等等,另外病毒也會感染 T細胞。
寒波
・2020/04/20
COVID-19 的爆發席捲全球,各國災情不斷的情況下,該如何掌握疫情走向成為關鍵話題之一。疫情至今仍然不清楚的一大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感染 COVID-19 ?由於不同人感染後的症狀差異極大,少數人重病致死,卻也有不少人連症狀都沒有出現,加上檢驗資源有限,因此很難評估實際的疫情規模。美國已經展開一項計劃,希望以較小的成本了解疫情狀況,那就是調查捐血者的血樣中,多少人出現對抗病毒的抗體,評估疾病的傳播程度。這項評估是否能有效追蹤疫情走向,仍待商榷。只能說戰「疫」尚未結束,各國仍須努力!
寒波
・2020/04/01
武漢肺炎的輕微或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少,仍不清楚,但無症狀感染者很可能超過 18%。輕微或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具有傳染力,容易成為防疫漏洞。尤其在疫情開始到仍在醞釀,尚未引發注意的階段。如果普及的偵測抗體(快篩)技術到位,可以藉此進行普查了解相關狀況。
[DEBUG] 20:22:56:237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807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20:22:56:401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20:22:56:465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20:22:56:540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20:22:56:542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