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陶_96
林希陶
80 篇文章・ 53 位粉絲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專長為臨床兒童心理病理、臨床兒童心理衡鑑、臨床兒童心理治療與親子教養諮詢。近來因生養雙胞胎,致力於嬰幼兒相關教養研究,並將科學育兒的經驗,集結為《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與許正典醫師合著有《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1)~(6)、《99連連看遊戲,把專心變有趣》、《99迷宮遊戲,把專心變有趣》。並主持FB專頁:林希陶臨床心理師及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1/21
小孩成長速度總是很快,所有家長共同的困擾是今年買的衣服,明年能不能穿?而尿布有大小之分,那到底要扛幾箱才夠本?到底要怎麼預估小孩的身體發展情況?若以醫學相關的知識來看待,發現問題很好解決,只要拿「兒童生長曲線」出來對照就行了。
・2015/01/20
性聯遺傳之腎上腺白質退化症(XALD)是因為無法分解體內的超長鏈脂肪酸,主要堆積在人體的腎上腺與腦中白質,影響神經髓鞘的傳送功能,神經傳導無法傳送到正確的接收地,整個大腦就無法接受外界的刺激,有些病患是從視覺受損開始,有些是從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開始。關於X­ALD的治療方法,目前都還在實驗階段,因此,目前並非將主力放在「治癒」此一疾病,而是讓這些個案的生活更有品質。
・2014/12/04
作者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在於批評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以訛傳訛的訊息,首先元徒並沒有完整呈現,再來作者批評了實驗設計的問題,吸菸與看電視對小孩的影響並不能這樣子輕易下斷定,恐有統計上的謬誤,最後,研究者採用了畫人實驗的設計並不妥當,因為這個實驗方法備受爭議。
・2014/12/04
看完最新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診斷準則,第一感覺是沒什麼變化。只是在一些很微小的細節上做修正,運用在臨床上,判斷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改變。跟其他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比較起來,這種變化根本微不足道。況且,診斷準則A中關於過動及不專心的症狀描述,與DSM-Ⅳ幾乎相同。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ADHD 的診斷已經很穩定了,敏感度與特異性已經高得嚇人,調整的空間非常有限。
・2014/11/27
自閉症(Autism)常會被誤解的就是,認為他們都很自閉、關在家裡、晝伏夜出等等,有些人甚至認為「宅」也是自閉。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自閉症」與「自閉」這兩個詞並不等同。
・2014/11/27
「拉手坐起測試」是一個現今已經存在,瞭解嬰兒是否有發展遲緩的一個方式。大約在四個月時,小孩就會發展出這個能力。現今關於自閉症的流行性研究,已經知道有一部份的小孩,會伴隨肢體不協調的問題。但因研究不一致的關係,肢體動作不協調並未被列入自閉症的正式診斷準則之中。假如要發展一個新的測試方法,來做疾病之分類,最需要注意到的一件事,就是敏感度(Sensitivity)與特異性(Specificity),每一本基礎的教科書都會提到這件事。簡單的說,敏感度就是個案有這個疾病,你做了這個檢查或測試可以正確的將他分到這一個分類上;特異性是指個案沒有這個疾病,你做了這個檢查,可以正確的將他們排除。但目前關於「拉手坐起測試」,並沒有上述所提及的相關統計資料。
・2014/11/25
兒童發展本來就是有快有慢,根據「簡易兒童發展量表」評估自己的寶貝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不要太過緊張,這份量表只是一個簡易的篩檢與評估,並不在於精確的診斷。
・2014/11/25
小孩半夜不睡覺,哭鬧不休該怎麼辦呢?作者建議,可以透過「睡眠儀式」的培養與訓練,讓嬰兒的行為模式受到環境調控的因素而可以被操縱。建立一套屬於自家的「睡眠儀式」,從此大人就可以高枕好眠!處理小孩的睡眠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喔!
・2014/11/03
傳聞黑白相間的圖卡可以吸引嬰兒注意力,並促進嬰兒視覺發展,作者想辦法拿到發展心理學原文課本,把關於視覺發展那一大段重複看了一次,發現課本的說法與坊間傳說有很大的落差。
・2014/10/27
哭鬧是嬰兒不舒服時唯一的表達方式。嬰兒在半夜哭鬧,措手不及的爸爸該怎麼安撫寶寶呢?作者在本文分享了參考書籍後自身實驗過的育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