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7/14
新視野號( New Horizons,也稱為新視界號)於今天(7/14)晚上19:50(台灣時間)抵達冥王星的最近點,這將是人類第一個前往冥王星系統跟古柏帶進行探索的太空任務,長達九年的歷程即將迎來最高潮。 面對這樣一件科學大事,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2015/07/08
但無論山和蛇、海洋和垃圾、人和電腦、漢堡和星星、鑽石和大象,以及宇宙中其他事物都由十幾種基本粒子構成的事實,確實令人震驚。這也正是同一個標準模型所說的。優雅嗎?絕對如此。我很希望大自然其實再優雅些。
・2015/06/29
本庶佑博士不但開創了日本的基因研究,更是21世紀免疫醫學的關鍵人物;也是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他在1992年發現了T細胞抑制受體PD-1,為癌症治療開啟了新篇章。癌症免疫療法也被列為《Science》2013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覺得好像很厲害但又搞不清楚PD-1?泛科學帶你一起了解!
・2015/06/15
黑洞的本體是看不見的,這也是為什麼科幻電影的黑洞如此令人著迷的緣故。 我們只能仰賴那些僥倖逃逸出黑洞而噴射到黑洞南北極的氣體,來建構黑洞的外觀。這使黑洞的外觀看起來像極了一個陀螺... 2004年觀測到RX J124211星系發出了強烈的X射線,標誌著一顆星球被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巨大的重力使這顆星球扭曲和伸展,直至破裂而爆發出X射線。天文學家斯特凡尼.科莫薩(Stefanie Komossa)說:「這顆不走運的星迷路了,走錯了地方,跑到了這個黑洞的附近。」
・2015/06/14
1783年,天文學家約翰.米契爾(John Michell)想到:「如果一顆星星變得如此之大,以至光線也不能逃離,將會發生什麼?」 1916年,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指出:質量非常大的星球,會變成有著奇異特性的「魔球」。任何經過「魔球」的人將立刻被重力吸到這顆星星中,甚至光線掉進這個球也不能逃離。 物理學家約翰.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指出,當你接近這個魔球時,遠處的人會說你變得越來越慢,事實上,當你到達這個魔球時,你的時間就被凍結了。 數學家赫爾曼.魏爾(Herman Weyl)指出,如果我們研究魔球的內部,似乎在另一側也存在著另外的宇宙...
・2015/06/13
宇宙最終的命運是甚麼?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沮喪的說:「一想到人類得在長期持續的緩慢過程中,完全地滅絕,讓人不能忍受。」 現在的物理學家確實在尋找能夠進入平行宇宙的方法,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甚至俏皮地說:「蟲洞,將會是快速太空旅行的理想通道。你可以穿過蟲洞到星系的另一側,然後趕回來吃午餐。」 在《平行宇宙》此書中,將審閱宇宙學的歷史和矛盾,最後闡述現今的暴脹理論,以及想像中的多重宇宙的概念。
・2015/06/09
音樂和數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是自然界的「語言」。每一個數學式當中,肯定都包含著某些「訊息」,反覆地演奏著科學界的樂曲。 數學以及音樂存在著兩項共通點,一是「兩者皆為美麗的邏輯」,二是「感性的頭腦,才能真正貼近這兩種最自然的美」。
・2015/06/08
整理的目的在於獲得新資訊 「數學式的整理」,即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加以分類、運用乘法原則加以整理,或是準備檢查表等行為,進而獲得更多的新資訊」。假設你是一名葡萄酒收藏家,家中有數百瓶葡萄酒,你會怎麼整理它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