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PanSci
822 篇文章・ 37 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常用關鍵字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COVID-19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增加社會距離的防疫措施
感謝所有防疫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維持社會的穩定運作
聚會
衛生習慣
評估風險
別亂摸
別出門
勤洗手
大眾運輸工具
戴口罩
掩口鼻
洗手
清潔環境
防疫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3月
重設
科快訊
PanSci
・2020/03/19
「都市計畫」趕不上「氣候變化」?國北師研發都市模型模擬評估潛在災害
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屢屢衝擊都市發展,尤其都市地區遭遇嚴重淹水等災害,讓建設「韌性城市」、「海綿城市」呼聲四起,也使得「都市計畫」與「氣候變遷」兩領域相互對話合作更具必要性與重要性。
0
0
學園都市必備
PanSci
・2020/03/18
大面積氮化硼單晶技術大突破,台積電與交大聯手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
在科技部「尖端晶體材料開發及製作計畫」長期支持下,國立交通大學(交大)的研究團隊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合作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共同進行單原子層氮化硼的合成技術上有重大突破!他們成功開發出大面積晶圓尺寸的單晶氮化硼之成長技術,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先進邏輯製程技術。這項傑出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於今年(2020) 3 月榮登於全球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0
1
科快訊
PanSci
・2020/03/15
【錯誤】茶樹精油是最新防疫利器?效果尚未證實|武漢肺炎內容查核 #26
澳洲格理菲斯大學工程學院學者 Evgeny V. Usachev 經研究發現,茶樹油 (TTO) 和桉樹(尤加利樹)油 (EUO) 具有抗 A 型流感病毒及抗大腸桿菌嗜菌體 M13的作用,而且只要 5-15 分鐘,就能讓 95% 的病毒失去活性。更有新聞報導指出:「透過嗅聞精油 15 分鐘,就有抗病毒的效果。」看了這些研究,你是不是也好奇,茶樹精油對於武漢肺炎是否有防疫效果呢?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0
0
人體解析
PanSci
・2020/03/15
疫情那麼嚴重,到底該不該出門參加聚會活動?──COVID-19 防護指南【活動聚會篇】
武漢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延燒,該如何兼顧出門聚會及在這場戰「疫」中生存呢?讓防護指南來教你評估出門聚會的風險。現在這個非常時期,除了隨時保持衛生習慣,多判斷,降低自己被傳染的風險,也是防疫的一大法則喔!
COVID-19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增加社會距離的防疫措施
感謝所有防疫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維持社會的穩定運作
聚會
衛生習慣
評估風險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0
0
社會群體
PanSci
・2020/03/13
疫情來襲!還能不能愉快地搭車了?──COVID-19 防護指南【大眾運輸篇】
隨著疫情發展,許多人都開始盡量減少外出的機會,不過,平常上班上學還是免不了要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既然如此,那我們該如何好好地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保護自己呢?一起來看看國內外的研究和衛生單位給了我們什麼建議吧!
COVID-19
別亂摸
別出門
勤洗手
大眾運輸工具
感謝所有防疫人員
戴口罩
掩口鼻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洗手
清潔環境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防疫
0
0
科快訊
PanSci
・2020/03/12
以光學探究神經生理的技術性革命!果蠅活體全腦觀察
無時不刻在進行思考、做出決策的大腦,由成千上萬神經細胞集合而成,是我們重要的意識與記憶中樞,然而我們對它的所知卻相當有限。就目前而言,關於「意識是什麼」、「記憶如何儲存和提取」、「神經的運作是如何產生思考或決策結果」都是當代學術界重點關注的未解之謎,為了一探腦中的秘密,全世界都在發展各式各樣的新科學與儀器技術,而台灣的優秀團隊也同樣不落人後。
0
0
學園都市必備
PanSci
・2020/03/09
荷爾蒙失衡?發現厭氧菌逆轉機制 有助探索腸道新功能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副研究員發現,一種厭氧菌具有逆轉荷爾蒙的能力,可以將雌激素逆轉成雄激素。此研究將有助探索腸道菌如何影響人體的性荷爾蒙平衡,對婦女停經、男性禿頭及攝護腺癌等困擾帶來一絲曙光。
0
0
生命奧祕
PanSci
・2019/03/29
《小飛象》真的能飛得起來嗎?
從《小飛象》這個名稱我們就能顧名思義,這是一部告訴我們如何讓一隻大象飛翔的故事(應該無誤吧)。「Don't just fly, soar. 」這句話說來勵志,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fly」或是「soar」對大象來說都有點困難,除了能把大象放到冰箱外 大象到底有沒有機會展翅翱翔、逆轟高飛呢?
大象
小飛象
象鼻
0
0
動物世界
PanSci
・2019/03/29
【特輯】《小飛象》與牠的夥伴們:大象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呢?
看完小飛象,有沒有想知道更多有關大象的知識呢?大象是怎麼睡覺的?大象到底怕什麼?大象如何跟人類共存?更多有關大象的知識都在文章裡面,快來發掘吧!
REM
小飛象
快速動眼睡眠
殭屍基因
猛獁象
蜜蜂柵欄
象牙走私
0
0
活得科學
PanSci
・2019/03/27
【特輯】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之間:關於傷痛、司法、媒體與恐懼的交集
公視與呂蒔媛編劇、大慕影藝合作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於 3 月 24 日播映,首播兩集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起點,同時交織著司法與媒體的現況。此劇挑戰了艱鉅的台灣社會議題,亮眼的卡司、精彩的劇情節奏以及細膩的情感呈現,讓人邊泛淚邊期待著週末的到來。這部戲劇不只討論了我們與惡之間若即若離的距離,也談關於面對失去摯愛的傷痛,面對正義、憤怒與人權,面對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污名。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場景背後的科學討論吧!
司法
我們與惡的距離
無差別殺人案
精神疾病
0
0
1
2
...
6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