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65 篇文章・
24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常用關鍵字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6/12/29
吃補也要吃巧,不能胡亂補,納豆、益生菌、人參看來都是有益身體健康的,但是!任何東西過量都是有問題的,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食用以及什麼狀況下不該食用,都相當重要。在保養身子之際,千萬還是要注意啊!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4/13
毒理學之父 Paracelsus 先生(1493-1541)有一句名言:「所有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很恐怖吧?但他話還沒說完,「但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區分為毒物或藥物。」也就是許多專家學者努力向大家解釋的:劑量決定毒性!當我們詢問一種物質有沒有毒的時候,「劑量」是決定答案的關鍵。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4/17
在新聞上又看到「零檢出」、「未檢出」或是某某食品檢驗出多少 ppm 的毒物時,大家可要看仔細,到底該食品驗出的毒物有沒有超過政府法規所規定的未檢出值,是不是又不小心掉入「零檢出」的文字陷阱中。記住!「劑量決定毒性」,該去確認的是到底有沒有超標,以及思考背後訂定檢驗標準的程序是否嚴謹、具有脈絡。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5/18
食安問題鬧得人心惶惶,新聞標題常讓人看得提心吊膽,不敢下飯。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毒物質超標在食品檢驗中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你看得懂檢驗報告嗎?又難道只要零檢出,其餘免談?
「PanSci TALK:食品安全基本功!」講座下半場,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的陳宏彰教授俐落將歸納出四大迷思,帶大家一同認識什麼是「食品檢驗」,我們又對這件事有什麼誤解或忽略。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5/18
食品安全是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議題,正因為如此,網路上、新聞上資訊百百種,量多且雜,在溝通的過程中,到底該以什麼為「基礎」來討論食品安全呢?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從吃飽、吃好,逐漸演變為要吃巧、吃得健康,」臺大毒理學研究所的姜至剛教授,在今年的食安講座第一彈 ──「PanSci TALK:食品安全基本功!」活動剛開始,便明確點出一項重點:「而我們、甚至全世界的食品安全,都必須用風險分析做為共同溝通的工具。」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6/24
生鮮食材從產地到家裡,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你又是否想過,通路究竟是如何保存這些即將進入自己與家人口中的「生鮮食品」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7/18
為什麼有些水果不能冰?為什麼肉品冰過就變得爛爛濕濕的?生鮮食品買回家,可不是通通放進冰箱這麼單純。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7/19
食物「壞掉了」指的是微生物造成食物劣變,究竟微生物與生鮮食品的關係如何?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微生物在食品上的活動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7/20
生鮮食品買回家了該如何「處置」?林世航營養師整理出六大常見保存迷思,並帶著大家一一破解。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8/17
從火鍋裡與肉片及青菜完美搭配的魚板、魚餃、爆漿起司球,冬天令人好幸福的、關東煮系列中的竹輪、魚豆腐,到炸物小攤裡香噴噴的甜不辣、魚丸等,魚漿加工食品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選擇。然而,它們雖然隨處可見,卻可能是「看不出食物原型」的最佳代表。
你是否也曾經看著你的甜不辣想「這小傢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彈牙的美食,製作過程中到底添加了什麼、又發生過什麼事呢?
[LOG] 22:01:06:770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LOG] 22:01:06:778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08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ERROR] 22:01:07:015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22:01:07:016 [
"executeGtm error:",
{}
]
[WARN] 22:01:07:047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22:01:07:04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