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0/11
美國自從 2001 年 9/11 事件之後, 國土安全部及其下所轄的交通安全局就不斷推出許多侵犯人權與隱私的 「維安措施」, 在國內引起極大的抗議, 連主流媒體 ( NY Times、 CBS、 ABC) 也都用 "security theater" 來描述兩者的作為。近日美國宣佈臺灣成為免簽國家。 為了配合美國反恐, 移民署將提昇相關軟硬體設備, 以強化出入境維安工作。 臺灣機場是否即將配合美國 TSA 佈置 「維安劇場」, 而公民的人權與隱私是否也將悄悄地在一片免簽叫好聲中逐漸被侵蝕?
・2012/10/02
St. Louis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的兩位成員本月發表了一篇論文 The Case Against Patents, 指出: 一個較弱的專利系統也許還有可能鼓勵創新; 但是既得利益者、 不願創新的舊產業龍頭總是會透過政治力量將之轉變成一個嚴密強大的專利系統, 而後者所設下的門檻不利於新秀, 反而只會阻礙創新。 唯一的長久之計, 就是徹底廢除專利制度。
・2012/09/10
相片/圖片檔 *.jpg 裡面, 其實內含了很多文字資訊, 例如相片的標題、 一段文字描述、 一組標籤、 ... 等等。 這些資訊稱為 「中繼資料」 (metadata)。 用 exiftool 命令 可以列出來。 或者用 geeqie 看圖軟體的 「檢視」 => 「exif window」 也可以查看。 這些文字資訊其實混合了 IIM (一般稱為 IPTC)、 XMP、 EXIF 等等多種標準; 裡面又有些某些欄位彼此重複。 到底這些簡寫之間有什關係? 重複的欄位有什麼作用?
・2012/07/17
在 FDA 負責審核這類檢測儀器的幾位專家懷疑自己辦公室的電腦被 FDA 監視側錄, 於是透過美國的 資訊自由法 (FOIA) 要求政府交出相關資料。 果然發現: FDA 確實長期監視側錄他們電腦螢幕上的一舉一動, 包含專家們向國會議員檢舉上述事件的 e-mail 竟也被側錄。 今年一月, 包含 Robert Smith 在內的多位專家 對 FDA 提出告訴。
・2012/05/14
在奇妙的學術界裡, 學者的智慧, 變成了期刊的財產, 回過頭來還要再以高價賣給學校, 剝大學第二層皮。 看著自己的勞力無法嘉惠大眾, 卻變成了期刊出版社的 cash cow (印鈔機是也), 國外的學者逐漸覺醒, 發出怒吼, 要求學術成果應以開放的授權釋出, 讓納稅人繳的錢所做的研究成果回歸納稅人身上。 本文報告最近幾個月學術界 Open Access (OA) 運動令人興奮的發展。
・2011/12/20
跟部落格或任何網站比起來, e-mail 是造謠者不具名散佈謠言的絕佳工具。 當然, 這並不表示每封出處不明的轉寄信都是謠言。 收到出處不明的轉寄信時, 「搜尋」 是分辨真假的第一步。 我不時會從 e-mail 裡面收到一些製造仇恨或荒旦不經的出處不明文章。想到轉寄給我的朋友竟然會如此輕易地受騙,就覺得很難過。 這篇文章分享我識破謠言的經驗,希望有助於提高大家分辨真偽的能力。
・2011/12/14
但美國不是民主國家嗎? 怎麼也會有防火長城呢? MPAA、 RIAA、 BSA、 ASCAP 等等強大的利益團體堅持固守 「保護智慧財產權」 的商業模式, 然後發現自己處處 與網路為敵, 於是施壓美國國會及政府通過許多侵犯人權、 隱私、 消費者基本權益的惡法 -- 例如 DMCA -- 來管制網路。 最近的惡法則有 SOPA 與 Protect IP Act: 「智財權利人若發現任何網站上若有任何仿冒或盜版或山寨資訊, 就可以不經司法程序, 直接要求 ISP 撤下整個網站。」
・2011/10/10
Windows 8 測試版已釋出, 微軟歡迎大家免費下載。 不過先別急著下載 Windows 8 作業系統: 從不來恩大大所貼的快照看起來, 它的介面對於繁體中文的支援好像還不太完整。 但本文的重點既不是要推薦, 也不是要反推薦微軟的 Windows 8 產品, 而是要警告消費者別購買那些貼有 "Designed for Windows 8" 標籤的電腦。 這種電腦其實是詐騙你金錢又傷害你權利的黑心商品
・2011/10/02
在臺灣, 主導 (傳統/筆記/平板) 電腦輔助教學的力量來自電子資訊產業, 而不是來自教學專業。 在這一波電子書包狂熱當中, 專業意見再度缺席, 而這也將造成 「科技提升教學效果」 機會的再次流失, 與國家龐大教育資源的浪費。
・2011/09/25
既要上雲端, 又想保護隱私, 唯一的希望是:讓雲端廠商看不懂/看不見你的秘密資料。 那麼就算 (本國或他國) 政府或律師把你的隱私資料從雲端調閱出來, 也不會構成威脅。 Homomorphic encryption 與 unhosted 這兩個保護雲端隱私的資訊安全技術, 分別就是依據這兩個想法在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