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58 篇文章・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1/04
明明都喊破喉嚨大聲說話了,對方卻還是聽不清楚?這是因為聲音強度會隨著距離平方而變小,這是物理學上典型的「平方反比定律」。
・2021/10/13
聲音的分貝數越高,就代表聽起來的音量越大嗎?實際上沒這麼簡單,聲音的「頻率」是影響人類聽覺感知的重要因素,物理上同樣是 60 分貝的聲音,在頻率 100 赫茲及 1000 赫茲,聽起來的音量可是完全不同。
・2021/09/24
噪音,是人們不需要也不想要的聲音,因為它不但會干擾思緒、工作與日常,也會造成身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然而,噪音無處不在,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噪音的出現。那就退而求其次,找出最好的找出最好「訊噪比」,讓我們和噪音共處吧!
・2021/08/15
聽到「人工電子耳」這五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呢?既是「人工」又是「電子」的耳朵,大概就像義肢或義眼吧,會有著與原器官相似的外型,若一不小心開啟妄想小宇宙,各種以機器人為題材的科幻電影馬上浮現……,先等一下!這誤會可大了!
・2021/07/30
有沒有發現?電視轉播畫面的角落裡總有位手語翻譯員(手譯員)流利打著手語,生動的臉部表情十分吸睛,無聲地傳達指揮官的口說訊息給聽損人士。病毒散播之際,佩戴口罩儼然已成生活規範與新常態,在記者會現場的手譯員卻可以不戴口罩,引發網友熱議,若要理解不戴口罩的原因,就應該先了解手語這個語言。
・2021/06/25
身體在運動一段時間之後,隨之而來的疲勞與酸痛,相信你我都曾體驗過。其實,聽簡報、聽故事或聽人說話等大大小小需要用上「聽」的活動,也像做運動一樣,有時需要身體投入額外的能量。只是「聽」對於一般人而言,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或許因為長久下來習慣了,而以為所有的「聽」都不用特別使力。雖然「使力的聆聽」本身是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概念,但其實「聽」所使的力可以透過一些例子知道它的存在,甚至還能加以測量。
・2021/05/24
在一場雞尾酒會上,有著豐盛的佳餚,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當你正專注地和眼前的朋友聊天,並聊得渾然忘我時,另一位好友在遠方呼喚你的名字,你卻能馬上回過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2021/05/17
本來用於調音使用的音叉,現在常用於測試聽力,「噹」一聲就能知道聽力有沒有問題。但如果身邊沒有音叉,有沒有辦法能快速檢測自己的聽力呢?
・2021/03/30
每日生活就算未如同電視上的腥風血雨,內心也常會對同事、主管,或朝夕相處的家人充滿怨言;多說話會被批評「話不投機半句多」,少說話則被虧是「句點王」。人生好難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2021/03/12
絕大多數的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在吵雜的捷運車廂內戴起耳機,不自覺調大音量,讓自己全然沉浸在音樂/影片/Podcast/Clubhouse 的世界裡;又或是前一天晚上參加演唱會、派對,與朋友在 KTV 盡情高歌,隔天卻出現耳鳴、耳悶、聽不清楚,通常不用理會過個幾天就沒事了,但是真的⋯⋯沒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