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careonline
561 篇文章・
279 位粉絲
careonline
・2021/01/12
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免讓腎臟負擔過大。患者須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也要攝取足夠的營養。
careonline
・2021/01/07
不少患者腹痛、腹瀉,會自行買止瀉藥服用,以為血便是痔瘡,導致延誤就醫。潰瘍性結腸炎是因免疫系統問題造成腸道發炎,腹瀉、腹痛持續達兩週以上,嚴重者甚至伴隨著血便、發燒等症狀,放任恐衍伸併發症,危及生命。
careonline
・2021/01/05
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時,可能形成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腔內,導致關節發炎而紅、腫、熱、痛,這就是「痛風」。最易出現痛風的關節是大腳趾,但除了關節,痛風還會影響其他器官,引起慢性發炎。在治療痛風的時候,可分成兩部分來看。痛風急性發作時,可以用消炎止痛藥讓患者疼痛改善;慢性期則是要嘗試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careonline
・2020/12/31
「心房顫動使心房失去功能,無法有效地把血液推進心室。當血液滯留在心房裡,便可能形成血塊。」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葉勇信醫師表示:「若血塊剝落,流入心室,便會隨著血流送進主動脈,造成大麻煩。」流入腦部血管的血塊,可能造成阻塞,這就是「缺血性腦中風」。罹患腦中風的患者中,約有 2 ~ 3 成與心房顫動有關,常導致失能、死亡。
careonline
・2020/12/29
過高的血糖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損傷,其中腿部神經同樣需要血液才能獲取足夠的氧氣與養分,隨著血糖升高,血管窄化阻塞,神經會出現病變,使患者感覺變遲鈍,容易出現麻木或燒灼般的痛感。若經過檢查之後,狹窄的狀況較嚴重,或出現難以癒合的傷口,就要考慮用介入性治療處理。
careonline
・2020/12/24
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 40 至 60 歲的女性,是種自體免疫疾病,使關節慢性發炎,而持續發紅、腫痛。特點是「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早上起床時關節會僵硬超過一個小時。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發炎的關節將會漸漸變形、失去功能。
careonline
・2020/12/22
一般久坐或工作後的背痛是「機械性背痛」,多休息就可以恢復;然而「發炎性背痛」就不一樣了,多數患者會陰身體持續發炎,導致下背部與臀部附近的疼痛與僵硬,也讓使脊椎關節處於持續發炎的狀態。
careonline
・2020/12/17
近年來,不到四十歲的青壯年被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的數量逐漸增多,血糖剛開始偏高時症狀不明顯,發現高血糖時,胰臟功能多剩下不到一半。在早期診斷糖尿病時,若加上針劑胰島素的輔助,例如胰島素或腸泌素,可以幫助穩定血糖,並讓胰臟獲得休息。這觀念在治療年輕型糖尿病患者時相當重要。
careonline
・2020/12/15
腹瀉頻繁,伴隨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甚至血便、黏液持續四到六週,就要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症狀時好時壞,常延誤就醫,可能誘發關節炎、虹彩炎等關節外病徵,但只要腸道黏膜癒合,穩定控制,就是健康關鍵。
careonline
・2020/12/10
糖尿病、尿毒症等會對腎臟造成損傷,惡化到後期要洗腎或換腎,決定換腎後可進行評估,列入等候名單。捐贈分為活體或大體捐贈,將新腎臟連結原有的動靜脈,術後最重要的是規律服用免疫抑制劑,不得自己加減藥,否則身體將會出現排斥,
[LOG] 17:47:37:382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17:47:37:389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17:47:37:68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17:47:37:68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17:47:37:867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17:47:37:868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