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47 篇文章・ 1334 位粉絲
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7/09/25
我們常說台灣人很重吃,而且我們的確也有獨特的飲食文化,但吃不只是結果,而是抉擇。每次決定吃什麼、怎麼吃,就像投票一樣,而這本書著實讓我在每次投票前都能更清楚自己為何而投,很高興我的舌頭未來將比我更能善盡公民義務。
・2017/12/15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2017/12/18
從專心致志地打磨石器到專心致志地滑著手機,我們與科技的互動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命運。人類大腦發展出新皮質讓我們變得理智,然而大腦邊緣系統與激素的緊密合作,使情緒化跟非理性行為依舊佔了上風。作者也提到,根據過往研究者統計,人類溝通中,只有 7% 是文字,剩下的 93% 都是非語言的線索,這也是為何我們該重視情感與人工智慧的交匯,因為那才是真正的主戰場。
・2017/12/30
我們在此自豪地推出專為國小跟國中學生設計的寒假課程,結合了泛科學的強項與 7 年來在數據與內容上的積累,提供每位未來科學家一套我們認為的「新學習」方案。
・2018/01/03
人工智慧喊得震天價響,新能源,電動車都是熱門且複雜的科技議題,但若要了解當今的科技產業局勢,一直追著新聞快訊或大師開示,反而只會無所適從。若要以史為鏡,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電力革命歷程,絕對是最值得參考的時代。
・2018/02/03
我認為這本書雖是一本給大學生及初入職場者的教戰守則,但同時也是對應當今世界上最重大危機--充滿焦慮感、不信任感--的解藥。每一章節討論的問題都專為現代人的焦慮感貼身打造,從旁協助我們突破文明與人性的種種衝突。例如,如何跟職場同儕打好關係、為何言行一致很重要、幹勁的提升方式、充滿負能量厭世感不行嗎、怎樣看待跟處理壓力等等。
・2018/02/09
今年的學測剛結束,其中最受關注的竟是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跟過去我記憶中的作文考試不同,考卷上不是丟給你一個像是「孝順」、「論公平」、「我的祖母」之類的題目,而是個 2011 年的心理學研究圖表!面對時間與壓力的雙重考驗,這個前所未見的題目,到底要怎麼寫呢?
・2018/04/25
「泛科幻獎?那是什麼?」 在去年 4 月一個尋常上班日的下午,我看著幾位同事聚在泛科學主編雅淇的電腦前,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我不甘寂寞,湊上前去。「國威,有人寄過來一篇文章,我覺得......有點怪怪的。」
・2018/05/06
專業工作者造勢時,切記兩個關鍵詞,接下來要跟大家介紹當你開始利用使用者反饋時,要記住的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公共財」,第二個則是「犯錯」。
・2018/05/06
講到社會爭議,大家可能聯想到要選邊站,甚至會講到火冒三丈的一些主題,但這邊不是要大家去吵架。而是社會爭議本來就會跟科學、跟很多專業知識密切相關。 無論是政治、環保、經濟中的爭議議題,你都會看到許多的專家在社會爭議中扮演一個專業的角色。但是,你可能有時候也發現,很多爭議議題要不是淪於吵架,要不就是專業都講不清楚,所以說這就是專業的溝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