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今天關心你的眼睛了嗎──DIY檢測黃斑部病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16/02/17 ・235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2 ・六年級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本篇文章由台灣之星贊助,泛科學策畫執行。

作者:麗明眼科診所 陳祐瑲 醫師

圖片5
photo via Dmitriy Nortenko@flickr, CC License

「老是低頭滑手機,你的眼睛會瞎掉!」父母總是這樣告誡你嗎?是真的會瞎掉嗎?又該如何知道你即將「瞎」了沒?其實造成視力退化的原因不一定是常見的近視或老花,如果開始出現中心盲點或視覺扭曲的症狀,那罪魁禍首很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但要抓住這個「沉默殺手」不簡單,「最好的防守就是攻擊」,主動出擊吧!

黃斑部病變來了怎知道?

隨著診療技術的進步,近年來黃斑部病變雖然已經成為民眾在媒體上經常看到的熱門議題,醫師也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小心其可能造成的傷害,但多數缺乏醫藥專業的民眾還是忍不住想問:「我忙到沒時間看醫生,到底要怎麼自己發現黃斑部病變?」。正當你期待聽到許多可預期的徵兆時,醫生的答案可能會令你傻眼,因為「黃斑部病變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圖片6
photo via Chris Schultz@flickr, CC License

你沒看錯!早期黃斑病變通常不會影響視力表現,而是靜靜的惡化-不痛不癢、無消無息的惡化。直到你主動發現不對勁時,通常已經進入中期之後的病程了,所以光靠自己的感覺多半無法及早發現黃斑部病變,我們需要的是更進一步的方法。

信不過自己?那就試試 DIY 自我檢測方法

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定要兩眼輪流檢測!」人類是雙眼視覺動物,兩眼會互相補償視覺的不足,當其中一眼黃斑部出現問題時,很容易受到另一隻好眼的代償而難以發覺。檢測方法如下:先遮住左眼,使用右眼來看畫面(例如:一面白色的牆)確認中心與每個角落都能看得到且無缺損,再換遮右眼檢測左眼。

只要懷疑自己眼睛有問題隨時都可以自我檢測,是不是覺得這項方法十分簡單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馬上來「遮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二、黃斑病變檢測利器:阿姆斯勒方格表

圖片7

視力檢查表可不是只有 E 型和 C 型,要抓出黃斑病變我們需要「方格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是種專門設計用來檢查黃斑病變的特殊棋盤方格。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先把方格放在眼前約 30 公分處(記得在良好的照明環境下測試),使用單隻眼睛注視方格表的中心黑點(如果有老花或近視則須戴上原有眼鏡)。

同樣遵循上面提示的遮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則輪流檢查。如果某一眼發現方格的中央出現了「不規則曲線」或是「缺陷」,就有可能是眼底病變的前兆,需要儘快尋找眼科醫師診查。

醫生,我有了!怎麼辦?

做完視力驗度、眼壓等基本檢查,且經由眼科醫師診斷疑似為黃班病變後,就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特殊眼部檢查:包括彩色眼底攝影、眼部螢光血管顯攝、眼底光斷層掃瞄等項目。

圖片8
眼底攝影。取自光明日報

一旦確認黃斑部病變的診斷之後,接下來就能決定該如何治療。

目前黃斑部病變治療方式有非常多選擇,包括:光動力雷射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簡稱 PDT)、玻璃體內注射抗新生血管抗體藥物(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nti-VEGF,常見藥物有 Avastin 癌思停, Lucentis 樂舒晴, Eylea 采視明)、以及各式的黃斑部雷射光凝療法(Macular 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圖片9
光動力雷射療法。photo via John Crawford@Wikimedia, CC License

近期的黃斑部雷射的發展方向則由綠光(532nm 波長轉為較不傷黃斑部的黃光(577nm 波長)、原本的連續固定波長雷射也轉為不連續微波雷射(micropulse laser)、由單點雷射(single spot)轉為掃瞄式多發雷射(scan pattern laser),這些轉變皆大幅提高了黃斑部雷射治療的安全性及應用範圍。近期在雷射與藥物上都有快速的發展,能增加治療的精準度及有效成果,進而提昇患者的視力保存,請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科技使人「盲目」?拒絕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圖片10
photo via Sai Mr.@flickr, CC License

3C 產品已走入家庭、智慧型手機甚至早己侵入你我的口袋與掌心,許多人都會擔心過度用眼會讓自己成為下一個黃斑部病變的受害者。提醒各位愛滑手機的低頭族能節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做好保持離(眼睛與手機畫面保持 30 公分以上)、定期休息中斷用眼(使用 30 分鐘即要休息 5 ~ 10 分鐘)等原則,就可以大幅減少眼部的疲勞及黃班部的壓力。

生活型態的改變讓眼睛的「工作」壓力有增無減,對於初期幾乎毫無症狀的黃斑部病變而言,「預防勝於治療」的口號更不能只是掛在嘴邊。時不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能讓你的靈魂之窗保持敞開,看到這邊,還不快馬上試試看!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1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同時矯正散光、老花眼——白內障手術挑選合適人工水晶體,提升視覺品質
careonline_96
・2023/04/20 ・208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56 歲的王先生有老花眼,沒辦法看近物,越來越難操作手機,散光又很厲害,長期都要戴著眼鏡。由於白內障持續惡化,視力越來越模糊,已對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於是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手術是利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移除老化混濁的水晶體,然後放入新的人工水晶體。花蓮慈濟醫院眼科主任李原傑醫師表示,由於對視力的需求較高,因此患者使用焦段型人工水晶體,也同時處理老花眼、散光。術後,患者的視力恢復得不錯,而且過去因為經常戴眼鏡而造成的頭痛也改善了許多。

一般而言,到 40 歲開始會有老花眼,不過其實在 35 歲左右,有人就會開始出現有輕微的老花症狀。李原傑醫師說,例如在追蚊子的時候,追一追就忽然找不到了,這是因為眼睛對焦的速度變慢,而無法精準追蹤蚊子飛行的路徑。

後來,不只調節變慢,而且能夠調節的程度也變小,老花眼的症狀就越來越明顯。關於老花眼的成因有很多學說,其中自然水晶體硬化是很重要的原因。

老花眼讓人無法看清中、近距離,會對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例如手機得越拿越遠。李原傑醫師說,等老花嚴重到一定程度便必須隨時準備一副眼鏡看近物,雖然有多焦鏡片可以用,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適應多焦點鏡片。

另一個會隨著年紀出現的問題是白內障,李原傑醫師說,50 歲以上民眾大概 50% 有白內障,60 歲以上民眾大概 60% 有白內障,白內障會逐漸惡化,當白內障已嚴重到影響工作、日常生活,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白內障的症狀與白內障的型態有關,最重要的症狀是模糊,李原傑醫師解釋,有些人會特別畏光,只要遇到車燈就整個眼花、看不清楚,而影響行車安全。

由於老花眼、白內障都和年紀大有關,李原傑醫師說,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兩者都有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白內障手術,一併解決散光、老花眼

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型態不同,對於視力的需求也不同,李原傑醫師說,如果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便可考慮接受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手術是把混濁的水晶體移除,然後放入一個新的人工水晶體,讓光線可以順利通過。

人工水晶體有很多種,如果放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就只有在特定焦點能夠有清晰視力,其他時候需要戴眼鏡輔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持續進步,李原傑醫師說,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讓病人可以在特定距離看遠、看近;全焦段人工水晶體,透過光學科技,可提供遠中近連續視力,提升便利性,在處理白內障的同時,也可解決老花眼的困擾。

散光、近視都是極為常見的屈光異常,同樣會導致視力模糊,李原傑醫師說,矯正散光對視覺的清晰度非常重要,目前已有人工水晶體可以同時矯正散光、近視,讓患者在術後擁有較佳的視力,不需要戴眼鏡輔助。

現代人的生活很難完全脫離手機,中、近距離的視力非常重要,焦段型人工水晶體相當受歡迎,需求也越來越高。李原傑醫師說,值得留意的是,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能有夜間眩光的狀況,有些患者在白天開車都沒有問題,但是在夜間開車就比較容易受到干擾。

現在人工水晶體的種類相當多,功能各不相同,挑選人工水晶體時,可以和醫師詳細討論,根據自己的用眼需求,使用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在材質方面,可選擇經過長期驗證的材質,減少變質的機會。透過晶體設計,可降低二次白內障的發生。低折射、低色散的材質,能夠提升視覺對比度,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有助於提升夜視安全性。保留藍光的材質,有助於提升夜間視力並維持生理時鐘節律。

貼心小提醒

隨著年紀增長,會漸漸出現老花眼、白內障,而影響視力,造成許多不便。當白內障嚴重到一定程度,對工作與生活造成干擾時,便得考慮接手白內障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李原傑醫師說,為了達到較佳的視力,現在已可利用人工水晶體同時矯正老花眼、近視、散光,並可藉由多焦點或焦段型人工水晶體,提升便利性。

術前請與醫師詳細討論,才能根據需求挑選適合的人工水晶體,達到滿意的治療成效!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選擇延焦段人工水晶體,同時矯正散光與白內障
careonline_96
・2022/11/15 ・196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醫師,我看東西越來越模糊。」老太太抱怨說,「尤其是晚上開車,對向車燈照過來的時候,眩光會很厲害,現在都不太敢開車。」

做完檢查後,醫師說,「你的白內障已經熟了,建議要安排開刀處理喔。」

「開完刀後,晚上有辦法開車嗎?會不會眩光?」老太太問,「我的鄰居當時是換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他說晚上開車很容易眩光。」

「現在的人工水晶體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根據用眼需求、是否有散光,來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醫師仔細說明。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眼睛的水晶體會漸漸老化、混濁,影響光線進入。高雄同喬眼科診所李永誠醫師指出,透過手術移除老化水晶體,並放入人工水晶體,才能夠讓患者恢復視力。

有經驗的醫療團隊能夠精準、有效率地執行手術。李永誠醫師說,那位老太太選擇使用延焦段散光人工水晶體,同時矯正白內障與散光。術後,患者的視力獲得明顯的改善,平時不太需要戴眼鏡就能駕車、旅遊,讓她相當開心。

在白內障手術前,醫師會仔細檢查視力,並了解患者的用眼需求、生活習慣、是否有散光、是否在夜間開車等,幫助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李永誠醫師說,如果人工水晶體不符合患者的需求,在手術一個月內,還有機會重新置換,若超過一個月,就比較難處理。所以在手術前,務必充分溝通,謹慎挑選人工水晶體。

延長視覺景深提升日常方便性

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中近距離需要戴眼鏡輔助。李永誠醫師說,延焦段人工水晶體可以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並延長視覺景深,改善中距離視力,對於日常生活較為方便。

在居家生活中,其實大部分是中距離的視力需求,例如開車看儀表板、看導航,或是切菜、煮飯、打電腦、打麻將等,延焦段人工水晶體可以滿足多數人的用眼需求。

針對有夜間用眼需求、或是對於光學干擾比較敏感的人,延焦段人工水晶體也可以降低光學干擾,較不會有眩光或光暈的問題。李永誠醫師說,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較會有光學干擾的問題,所以在夜間開車時,路燈或對向車燈會呈現一圈一圈的影像,可能影響行車安全。

同時矯正散光與白內障,提升生活品質

近視、散光是成年人常見的屈光問題,都會導致視力模糊。李永誠醫師說,現在的白內障手術等於是屈光矯正白內障手術,能夠在矯正白內障時,把患者原本的散光、近視、遠視、老花等問題,透過人工水晶體置換,一併改善。

「白內障患者之中,大概有 30%,甚至多達 50% 的患者具有散光度數,」李永誠醫師說,「如果矯正白內障,卻沒有矯正散光,術後的視力、視覺品質都沒有辦法達到理想的狀態。一般都會建議同時處理白內障和散光,才能在術後獲得較佳的視力,也可以減少手術後還需要配戴眼鏡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質與方便性。」

延焦段散光人工水晶體,可以同時解決白內障和散光的問題,李永誠醫師說,透過散光矯正科技,確保達到穩定的散光矯正效果,中距離視力能夠貼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給患者日間方便、夜間安全的視覺品質。

貼心小提醒

隨著年紀增長,大部分的人都會漸漸出現白內障,李永誠醫師說,平時應避免長期暴露在強光、紫外線下,從事戶外活動時,請記得戴帽子、太陽眼鏡。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用眼過度,不要長時間使用 3C 用品,不要在燈光不足的情況下滑手機、長時間追劇。

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蔬菜、水果,盡量避免抽菸、喝酒。李永誠醫師叮嚀,糖尿病患者,請記得定期到眼科檢查眼睛。

白內障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昏黃,如果白內障已經影響到視力,干擾到日常生活,就要跟眼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利用合適的人工水晶體,讓生活能夠方便又安全。

careonline_96
391 篇文章 ・ 257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藍光傷害可能導致視力永久受損!若有異常症狀,請提高警覺
careonline_96
・2022/08/25 ・179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 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吳佩昌醫師

一、近距離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對眼睛的傷害

近幾年來常見大家手機不離身,眼睛長時間盯著 3C 產品螢幕。所謂的「3C 產品」指的是「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

長時間接觸 3C 產品有逐漸年輕化及普遍化的趨勢,這樣的現象讓我們對國人視力健康感到擔憂,3C 產品所帶來的健康危害,是不容忽視的課題。過度近距離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眼睛不自覺用力,易導致眼軸拉長及近視度數快速加深,嚴重時會導致黃斑部傷害,增加視網膜剝離及失明的風險。

除了近視風險增加以外,我們也應了解 3C 螢幕中的藍光對眼睛有什麼不良影響,以及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眼睛與降低 3C 產品引起的危害。

二、什麼是藍光?藍光過多對眼睛會造成什麼影響?

藍光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像是在電視、電腦、手機、日光燈中,無形中對我們造成影響。可見光分為紅、橙、黃、綠、藍、靛和紫光;而不可見光有紫外線、紅外線等,波長大於 700 奈米的稱為紅外線,波長小於 400 奈米的則稱為紫外線。

紫外線通常可被角膜及水晶體阻擋,對視網膜的影響較少。波長介於 400 到 500 奈米的藍光,是可見光中波長短、能量強的光。藍光會通過角膜,經水晶體而到達視網膜;藍光的能量被水晶體及視網膜吸收後,經由氧化產生自由基。

若過度累積,造成細胞受損,進而導致白內障及黃斑部的傷害,視野可能會出現物體扭曲、變形或是對顏色感受異常。若未好好避免藍光傷害或及時治療,最終可能導致視力的永久受損。

三、該如何保護眼睛,降低 3C 產品引起的危害?

近年來眼科病人數量持續攀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及保護眼睛相當重要。

  • 一定要適度休息,使用 3C 產品或閱讀 30 分鐘,就要休息 10 分鐘,可設定鬧鐘或 APP 提醒休息時間。
  • 研究指出每週戶外活動 11 小時,一年平均可減少 55% 近視機率。戶外活動不僅可以減少眼睛肌肉緊張,也可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量,進而抑制眼軸拉長,降低視網膜剝離機率。
  • 使用 3C 產品時,螢幕亮度應調至最低可視亮度,或使用夜間模式、低藍光模式,並拉遠觀看距離,以減少藍光傷害。
  • 不要在黑暗中使用 3C 產品。當人處在黑暗中,瞳孔會放大,有害藍光會直接傷害黃斑部,造成病變。
  • 使用能過濾藍光及紫外線的螢幕保護貼,或挑選有檢驗認證標章的抗藍光眼鏡。
  • 挑選LED燈時,建議選擇色溫在 4000K 以下的 LED 燈,以降低環境中有害光進入眼睛。
  • 當眼前出現大量黑影、視力突然變得模糊,或視野周邊有閃爍不停的閃光,請盡速就醫。

用阿姆茲勒方格圖(Amsler Grid)自我檢測:將檢測表格放在眼前 30 公分,盯著黑點看,先遮住一眼測試,再換眼測試。如果看到直線條,且每個地方都沒有缺損,則表示正常。若線條為波浪形、曲線,或線條缺損,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徵兆,請儘速就醫。

護眼小秘訣:請問您單眼看方格有扭曲、變形或黑影的情況嗎?

指導單位: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照護線上
諮詢專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吳佩昌醫師
諮詢單位: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careonline_96
391 篇文章 ・ 257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今天關心你的眼睛了嗎──DIY檢測黃斑部病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16/02/17 ・235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2 ・六年級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本篇文章由台灣之星贊助,泛科學策畫執行。

作者:麗明眼科診所 陳祐瑲 醫師

圖片5
photo via Dmitriy Nortenko@flickr, CC License

「老是低頭滑手機,你的眼睛會瞎掉!」父母總是這樣告誡你嗎?是真的會瞎掉嗎?又該如何知道你即將「瞎」了沒?其實造成視力退化的原因不一定是常見的近視或老花,如果開始出現中心盲點或視覺扭曲的症狀,那罪魁禍首很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但要抓住這個「沉默殺手」不簡單,「最好的防守就是攻擊」,主動出擊吧!

黃斑部病變來了怎知道?

隨著診療技術的進步,近年來黃斑部病變雖然已經成為民眾在媒體上經常看到的熱門議題,醫師也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小心其可能造成的傷害,但多數缺乏醫藥專業的民眾還是忍不住想問:「我忙到沒時間看醫生,到底要怎麼自己發現黃斑部病變?」。正當你期待聽到許多可預期的徵兆時,醫生的答案可能會令你傻眼,因為「黃斑部病變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圖片6
photo via Chris Schultz@flickr, CC License

你沒看錯!早期黃斑病變通常不會影響視力表現,而是靜靜的惡化-不痛不癢、無消無息的惡化。直到你主動發現不對勁時,通常已經進入中期之後的病程了,所以光靠自己的感覺多半無法及早發現黃斑部病變,我們需要的是更進一步的方法。

信不過自己?那就試試 DIY 自我檢測方法

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定要兩眼輪流檢測!」人類是雙眼視覺動物,兩眼會互相補償視覺的不足,當其中一眼黃斑部出現問題時,很容易受到另一隻好眼的代償而難以發覺。檢測方法如下:先遮住左眼,使用右眼來看畫面(例如:一面白色的牆)確認中心與每個角落都能看得到且無缺損,再換遮右眼檢測左眼。

只要懷疑自己眼睛有問題隨時都可以自我檢測,是不是覺得這項方法十分簡單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馬上來「遮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二、黃斑病變檢測利器:阿姆斯勒方格表

圖片7

視力檢查表可不是只有 E 型和 C 型,要抓出黃斑病變我們需要「方格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是種專門設計用來檢查黃斑病變的特殊棋盤方格。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先把方格放在眼前約 30 公分處(記得在良好的照明環境下測試),使用單隻眼睛注視方格表的中心黑點(如果有老花或近視則須戴上原有眼鏡)。

同樣遵循上面提示的遮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則輪流檢查。如果某一眼發現方格的中央出現了「不規則曲線」或是「缺陷」,就有可能是眼底病變的前兆,需要儘快尋找眼科醫師診查。

醫生,我有了!怎麼辦?

做完視力驗度、眼壓等基本檢查,且經由眼科醫師診斷疑似為黃班病變後,就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特殊眼部檢查:包括彩色眼底攝影、眼部螢光血管顯攝、眼底光斷層掃瞄等項目。

圖片8
眼底攝影。取自光明日報

一旦確認黃斑部病變的診斷之後,接下來就能決定該如何治療。

目前黃斑部病變治療方式有非常多選擇,包括:光動力雷射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簡稱 PDT)、玻璃體內注射抗新生血管抗體藥物(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nti-VEGF,常見藥物有 Avastin 癌思停, Lucentis 樂舒晴, Eylea 采視明)、以及各式的黃斑部雷射光凝療法(Macular 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圖片9
光動力雷射療法。photo via John Crawford@Wikimedia, CC License

近期的黃斑部雷射的發展方向則由綠光(532nm 波長轉為較不傷黃斑部的黃光(577nm 波長)、原本的連續固定波長雷射也轉為不連續微波雷射(micropulse laser)、由單點雷射(single spot)轉為掃瞄式多發雷射(scan pattern laser),這些轉變皆大幅提高了黃斑部雷射治療的安全性及應用範圍。近期在雷射與藥物上都有快速的發展,能增加治療的精準度及有效成果,進而提昇患者的視力保存,請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科技使人「盲目」?拒絕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圖片10
photo via Sai Mr.@flickr, CC License

3C 產品已走入家庭、智慧型手機甚至早己侵入你我的口袋與掌心,許多人都會擔心過度用眼會讓自己成為下一個黃斑部病變的受害者。提醒各位愛滑手機的低頭族能節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做好保持離(眼睛與手機畫面保持 30 公分以上)、定期休息中斷用眼(使用 30 分鐘即要休息 5 ~ 10 分鐘)等原則,就可以大幅減少眼部的疲勞及黃班部的壓力。

生活型態的改變讓眼睛的「工作」壓力有增無減,對於初期幾乎毫無症狀的黃斑部病變而言,「預防勝於治療」的口號更不能只是掛在嘴邊。時不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能讓你的靈魂之窗保持敞開,看到這邊,還不快馬上試試看!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1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