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Green House Gas)、水足跡(Blue Water Footprint)、與能源使用(energy use) 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減少食用肉類,多吃素食,儼然是社會共識的解法之一。不過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教授 Paul Fischbeck 與其研究團隊卻發現,若是照著美國官方建議的飲食指南(USDADietary Guidelines)來吃素,可能反過來增加能源使用、水足跡、與溫室氣體排放。
此研究發表於《環境系統與決策期刊》(Environmental Systems & Decisions)。美國官方飲食指南根據目前美國普遍過重跟肥胖的情形,提供食物與飲料建議,目的是幫助個人達到並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此研究針對以下三種飲食情境進行分析:
一、減少卡洛里攝取,以達到正常體重,但不更改原本的飲食搭配。
二、照著飲食指南更改原本的飲食搭配,但不減少卡洛里攝取。
三、照著飲食指南更改目前的飲食搭配,以達到健康體重,同時減少卡洛里攝取。
研究發現在情境一,能源使用,水足跡,溫室氣體排放都減少約9%。在情境二,能源使用激增43%,水足跡增加16%,溫室氣體排放增加11%。在情境三,能源使用增加38%,水足跡增加10%,溫室氣體排放增加6%。
也就是說,如果「不」照著美國飲食指南去選擇食物,而是就原本的飲食情況去減少卡洛里攝取比例,是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反而,如果照著美國飲食指南,不管是比較誇張的情境二,還是一般人感覺最恰當的情境三,都會大幅增加能源使用、水足跡、溫室氣體排放。這反直覺的結果可能是因為美國飲食指南建議多從水果、蔬菜、奶製品、海鮮來攝取卡洛里,但這些食物每卡洛里使用的環境資源跟排放其實相對較高。
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校方的報導中特別提到萵苣,茄子,西洋芹,跟小黃瓜,根據他們的計算,食用這些蔬菜每卡路里的環境資源消耗跟溫室氣體排放比雞肉跟豬肉來得高出許多。
這份研究經過台灣媒體報導,可能造成誤會,因為研究結論其實並非「吃素加劇暖化」這樣武斷。當然,在校方自己的報導中也用了比較容易被誤解的「吃素或健康飲食可能對環境傷害更大」這樣的標題。研究重點其實在於美國官方的飲食指南在給出食品建議之前,是否將許多種蔬菜的環境資源消耗跟溫室氣體排放分析清楚了,如果照著做會不會反而造成更多問題。
當然,若大家對於研究有什麼問題可以再加以檢視,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其結論適用範圍並不能直接推到台灣或其他地方,畢竟糧食生產跟運輸的方式跟成本都不同。
相關資料: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in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0, 7th ed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2010.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y Jamain (Own work)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or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